您的位置: 首页 >黄历生活 >美食 >重庆汤锅的做法和配方
重庆汤锅的做法和配方
更新时间:2025-05-25 05:20:45

(一)重庆汤锅的做法和配方

1、牛油1.5kg、色拉油750g、糍粑辣椒500g、郫县豆瓣400g、花椒30g、老姜20g、洋葱10g、大蒜25g、大葱15g、醪糟汁70g、白酒50g、冰糖30g;香料配方:八角6g、三奈4g、香果5g、老扣5g、桂皮5g、白扣4g、草果5g、丁香4g、砂仁5g、孜然4g、排草4g、陈皮4g、香茅草8g、香草5g、甘松5g、筚拨5g、香叶5g、小茴香5g。

2、将香料、花椒用温水浸泡约30分钟后捞出沥水。将老姜、洋葱切片,大蒜拍破,葱白切段。

3、准备两只炒锅,将郫县豆瓣、葱姜蒜、洋葱、醪糟、冰糖、30g白酒同放一只锅里拌匀。

4、将牛油下入另一只锅熬化,再倒入色拉油烧到7-8成热。

5、将热油淋到另一只锅中,边淋边搅拌,以免豆瓣焦糊。

6、淋完油后中火熬制约15分钟直到水分快干时放入糍粑海椒。

7、调至大火炒至油沸腾时改用小火熬制约20分钟。

8、然后加入白酒继续炒制至各种原料水汽快干时加香料继续炒制。

9、炒到各原料8分干时放花椒再炒制5-10分钟,关火底料即成。

(二)炸蓬松油条的做法和配方

1、主料:高筋面粉200克、清水104克、蛋液22克。

2、辅料:无铝泡打粉4克、小苏打1克、玉米油9克、盐1.5克。

3、把所有食材混合,装入容器中,泡打粉我们自己吃,一定要买无铝泡打粉,这个是对人体无害的,可以放心食用。

4、用筷子将面团搅匀。

5、用手轻轻揉成团。此时的面团还很粗糙,盖上保鲜膜,静置十分钟。

6、再次将面团揉光滑,面团会有一些粘手,这是正常的。将面团放冰箱冷藏至少8个小时,一般建议晚上揉面,第二天早上拿出来用。如果家里冰箱有位置,建议这一步就把面团整形成扁扁的长方形。

7、如果提前整好成了长方形,这一步就容易多了,因为油条蓬不起来,大多人错在了整形这一步,舒展好的面筋在整形的时候很容易被再次破坏,所以新手建议一定前一天晚上就整成这样的形状。

8、力度要轻,将面团擀成扁平状,如果提前整好了这个形状更容易成功,面团从冰箱取出来了很容易被破坏掉已经醒好的组织,所以取出来以后一定尽量不要再去揉搓面团,这个面团擀的有多宽多厚,大家平时买油条时都看到过,脑补一下大概的形态即可。

9、把面团切成条状。

10、两片叠加在一起用筷子沾点油,中间压出一道痕。

11、油锅烧热,我用的电磁炉,直接把温度控制在了180度,自己用明火炉炸的时候要等油温升高了以后再下油条胚进去炸,油条胚入锅以后要迅速用筷子翻动几下,让油条受热均匀,蓬起来的就越大。

12、来回翻一翻,把油条炸的金黄即可。

13、基本几十秒钟就可以炸好一根,同时炸的话很快的,一个早餐很容易就搞定了。

(三)东北大豆瓣酱做法和配方

1、霉豆瓣250g、辣椒500g、老姜50g、清油125g、青花椒80g、八角3粒、香叶3片、桂皮1段、白酒25ml、盐125g、老姜末50g。

2、将霉豆瓣放入清水里面冲洗一下,然后轻轻的搓一下,不需要冲洗的太干净,因为豆瓣易碎。

3、锅中倒入清水,将3粒八角、一小段桂皮、香叶3片、青花椒30g放在香料包里面,放入锅中,大火烧开,关火,放入豆瓣浸泡3小时左右,沥干水分捞出。

4、将泡发好的豆瓣,放入白酒25ml和盐25g,然后用手腌制2小时,等待豆瓣的发酵。

5、把买来的辣椒去蒂,不要弄破,会进水的,只要将上面的灰尘清洗掉就行了,然后沥干水分。

6、将辣椒放在砧板上剁碎了,然后放入碗中,备用。

7、剁辣椒里面放入霉豆瓣250g,盐100g,老姜末50g、青花椒50g,清油100g进行腌制入味。

8、把所有的材料充分的搅拌均匀,放入干燥的罐子里面,最后舀2勺清油进去,阻断辣椒与空气的结合,1个月之后就可品尝罐中的美味了。

(四)梨花酒的做法和配方

1、粉碎:古用石磨或(驴拉磨)把高粱粉碎成四六瓣,成梅花状,现用电磨磨成过标准筛的原料。

2、配料:将粉碎好的原料面和清蒸好的辅料(稻壳)按照100:25-30的比例人工翻拌均匀。夏季一般为25%的辅料,冬季为30%的辅料。

3、润料、拌料:将配好料的面楂,按原粮量的40—50%加水进行润料,水温为常温,翻拌均匀,堆积1小时左右,使粮充分吸收水份,有利于糊化,加水量视面湿而不粘,有经验的酿酒师傅凭手感一捏就能感觉出来。

4、蒸煮糊化:将面楂上甑锅进行蒸煮糊化,蒸煮糊化前将面楂再翻拌一次,然后用木锹和菠萁将面楂一层一层地装入甑锅,待汽圆后蒸煮糊化1小时左右,使面熟而不粘,内无生心。

5、冷散:将蒸好的面楂用木锹铲出甑锅放倒干净的地面上用木锹摊薄、匀,进行自然冷散,中途翻拌数次冷散,视温度达到夏季为20—22℃为宜,冬天为16—18℃为宜。

6、

7、六、加曲、加水堆积:将泠散好的面楂按原料的25%左右的比例加入曲粉,加入50%左右的水,水为常温,用木锹进行翻拌,使之均匀,用手掌捏住面楂从手指缝挤出1—2滴水为宜,然后进行堆积,堆积时间不低于1—2小时。

8、入缸发酵:将堆积好的酒醅用竹篓人工入到缸里,上边盖上石盖进行发酵,地缸一般埋在地下,缸口与地面平齐,缸的间距为10—20cm。入缸的酒醅的淀粉含量在9—12%之间,水份含量在55—57%之间,酸度在0.8—1.1mol/g之间,糖份在0.5—0.6。Be′之间,发酵周期一般为21天。发酵时要掌握酒度的变化,一般应遵循“前缓升、中挺、后缓落”的原则。即入缸后,温度逐步上升,发酵中期,温度应稳定一个时期,然后到发酵后期,发酵温度缓慢下降。前缓升:一般入缸到6—7天温度升至25—27℃,酒醅发甜,说明发酵正常。中挺:从入缸的第8天到11天,温度降升至32—34℃,连续四天。后缓落:从入缸12天到21天,温度逐渐下降,每天以下降0.5℃为宜,出缸时酒醅的温度降至26—28℃,发酵好的酒醅应有不硬、不粘的感觉,色泽呈紫红色。

9、出缸蒸酒:发酵到21天的酒醅用竹篓抬出至甑锅边进行蒸馏,装甑时应按照“稳、准、细、匀、薄、平”的原则进行操作,装甑蒸汽应按照“两小一大”的原则进行操作,流酒时蒸汽应按照“中酒流酒,大气追尾”的原则进行操作,接酒时应依照酒花大小程度来判别酒头、原酒和酒尾,看花接酒都是凭酿酒大师傅的经验来判别,接酒一般接到0°。酒头、原酒和酒尾都分级分缸储存,一般储存6个月以上酒体成熟。

(五)潮汕韭菜粿的做法和配方

1、准备材料:番薯淀粉100g、韭菜160g、盐1茶勺、油1/2汤勺、开水75ml、粘米粉适量(用于沾粉,防止粉团包馅时粘手);

2、准备番薯淀粉,如果粉的颗粒比较粗可以用擀面棍先將粗颗粒粉压碎,再过筛;

3、加入开水约75ml,用工具拌粉和成团,降温后再反复叠压粉团使之光滑有弹性,做好的粉团盖上湿布待用;

4、韭菜摘洗干净,控干水分,切去老根部分不要,再切成0.5厘米的小段;

5、加入1/2茶勺盐拌匀,数分钟后轻轻压挤掉韭菜水,再加入1/2汤勺油拌匀;

6、粉团分成数个小粉团,用适量粘米粉做沾粉,再将每个小粉团做成粉皮包上适量的韭菜馅,压扁,蒸锅加水,蒸屉铺上湿纱布,做好的韭菜粿放入,留出间隔距离;

7、盖上锅盖,大火烧开蒸锅水,水开后蒸13分钟,蒸熟后,每个韭菜粿表面刷上少许熟油;

8、蒸好的韭菜粿可以直接食用,或是吃前用少许油略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