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鸡腿去骨、去皮后洗净,用刀背拍松鸡肉,切成1.5厘米大小的丁,姜和蒜切片,葱白切成小圈。
2、鸡肉丁加入少许黄酒,一点点盐,用手反复抓黏稠,再放入干淀粉抓匀。
3、将糖、米醋、料酒、生抽、盐放入容器中调匀,放入葱姜蒜,加入适量水,做成料汁。
4、锅烧热 ,倒入油,待油温7成热时,放入腌好的鸡丁,翻炒至鸡肉变白盛出。
5、锅中剩少许油,放入花椒、干辣椒,用中小火炒香后,将料汁里浸泡的葱姜蒜捞出,放入锅中炒10秒,接着把鸡肉倒回锅中,用大火炒30秒,倒入料汁,颜色变油亮时,加入辣椒油,最后放花生米即可。
1、宫保鸡丁(Kung Pao Chicken),是一道闻名中外的特色传统名菜。鲁菜、川菜、贵州菜中都有收录,原料、做法有差别。该菜式的起源与鲁菜中的酱爆鸡丁,和贵州菜的胡辣子鸡丁有关,后被清朝山东巡抚、四川总督丁宝桢改良发扬,形成了一道新菜式——宫保鸡丁,并流传至今,此道菜也被归纳为北京宫廷菜。之后宫保鸡丁也流传到国外。
2、宫保鸡丁选用鸡肉为主料,佐以花生米、辣椒等辅料烹制而成。 红而不辣、辣而不猛、香辣味浓、肉质滑脆。由于其入口鲜辣,鸡肉的鲜嫩配合花生的香脆。
3、2018年9月,被评为“中国菜”之贵州十大经典名菜、四川十大经典名菜。
鸡胸肉轻轻用刀背拍打至松软,增加口感的软糯度。
鸡肉、黄瓜、胡萝卜切丁;大葱切段;花生米小火慢煎,酥皮起锅备用。
胡萝卜开水下锅,焯一下,十几秒出锅,口感脆香。
备好花椒粒、剁椒酱;干辣椒切段;蒜瓣切开轻拍一下。
鸡胸肉中放入半匙胡椒粉、一匙淀粉、一匙食用油、一匙料酒、1/3匙盐,抓匀后腌制十分钟。
调制酱料:两匙酱油、一匙醋、三匙白砂糖、1/3匙鸡精,用茶匙搅拌均匀备用。
炒锅热油,倒入鸡丁,大火爆炒。
爆炒半分钟,色白如奶即可盛出备用。
炒锅中火热油至七分热,放入蒜瓣爆香。
三匙剁椒酱,炒香、布色。
炒锅调制大火,倒入鸡丁。
锅中放入干辣椒段、花椒粒,提味、炒香。
胡萝卜控干水,与黄瓜一同入锅,大火翻炒均匀。
放入葱段,倒入酱汁翻炒均匀。
将花生米放入锅内,大火翻炒半分钟。
起锅、装盘,一道富贵宫保鸡丁就可以上桌了。
1、指官职。
2、宫保是丁宝桢的荣誉官衔,丁宝桢是“宫保鸡丁”的发明者,由于他御敌有功,被朝廷追赠为太子少保,人称丁宫保,宫保指的就是创作者丁宝桢,也就是丁宫保。
3、传说在清代年间,曾任四川总督的丁宝桢,生前封“太子少保”,人称丁宫保。丁宫保莅位后,在一次宴会上,侍者端上加有油酥花生米的青椒鸡丁,宫保大赞,问此菜何名。主人灵机一动,答曰:“此菜无名,既然大人喜爱,就叫宫保鸡丁。”菜名又此而来。此菜特点为:淡白、翠绿。金黄错杂;鲜嫩、微辣、脆香具备。用猪肉作原料亦可,则名宫保肉丁。
宫保鸡丁,是一道闻名中外的特色传统名菜。鲁菜、川菜、贵州菜中都有收录,原料、做法有差别。该菜式的起源与鲁菜中的酱爆鸡丁,和贵州菜的胡辣子鸡丁有关,后被清朝山东巡抚、四川总督丁宝桢改良发扬,形成了一道新菜式——宫保鸡丁,并流传至今,此道菜也被归纳为北京宫廷菜 。之后宫保鸡丁也流传到国外。
宫保鸡丁选用鸡肉为主料,佐以花生米、黄瓜、辣椒等辅料烹制而成。 红而不辣、辣而不猛、香辣味浓、肉质滑脆。由于其入口鲜辣,鸡肉的鲜嫩配合花生的香脆。
1、准备材料:意面,核桃,花生米,鸡脯肉(首先清水煮开,在锅里加点盐和油下意面);
2、鸡脯肉改刀,切成鸡丁(大小随自己的喜好)切好的鸡丁码味:加入豌豆淀粉、酱油、料酒,拌匀后腌制十分钟;
3、大蒜和老姜切成末,大葱切小段,花生米和干辣椒段,花椒粒,核桃仁。
4、兑碗芡:调味碗中加入豌豆淀粉、盐、胡椒粉、白糖、醋、酱油。
5、五成油温下入花生米和核桃仁炸香起锅备用。
6、锅内下少许油六成油温加入干辣椒和花椒粒炝锅,再加入姜葱蒜炝出香味(葱只加一半)。
7、再下入码味以后的鸡丁下锅, 大火翻炒至鸡丁成熟。
8、倒入兑好的料汁并继续快速炒匀。
9、加入油酥花生米和核桃仁炒匀。
10、最后加入剩下的葱,关火起锅,最后将煮好的意大利面倒入锅中搅拌均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