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黄历生活 >学习 >清明节的诗句古诗
清明节的诗句古诗
更新时间:2025-05-25 05:18:41

一,清明节的诗句古诗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晏殊《破阵子·春景》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清明》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王禹偁《清明》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吴惟信《苏堤清明即事》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黄庭坚《清明》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高翥《清明日对酒》

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高启《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

野棠花落,又匆匆过了,清明时节。——辛弃疾《念奴娇·书东流村壁》

清明又近也,却天涯为客。——曹组《忆少年·年时酒伴》

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张先《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冯延巳《鹊踏枝·清明》

听风听雨过清明。愁草瘗花铭。——吴文英《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

庭轩寂寞近清明,残花中酒,又是去年病。——张先《青门引·春思》

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白居易《清明夜》

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李冠《蝶恋花·春暮》

拆桐花烂漫,乍疏雨、洗清明。——柳永《木兰花慢·拆桐花烂漫》

清明过了,不堪回首,云锁朱楼。——朱淑真《眼儿媚·风日迟迟弄轻柔》

几多情,无处说,落花飞絮清明节。——魏承班《渔歌子·柳如眉》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孟浩然《清明即事》

白下有山皆绕郭,清明无客不思家。——高启《清明呈馆中诸公》

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白居易《寒食野望吟》

清明节,雨晴天,得意正当年。——薛昭蕴《喜迁莺·清明节》

二,清明节的故事

1、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流亡在外,途中饿晕,臣介子推割下大腿的肉给他吃。后来公子重耳成为晋文公2113,封赏忠臣忘了介子推。当重耳想起时,介子推却不愿再做官,背着母亲隐居在绵山。重耳就放火烧山逼他出山,但大火烧了3天始终不见人出来,上山寻找发觉他和其母已烧死了。

2、在烧焦的柳树5261上大仙了有血诗的衣襟“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于是重耳将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第二年次日,重耳登山祭奠,4102发觉老柳树复活,赐名“清明柳”,并定为清明节,以祭奠介子推,并勉励自己1653勤政清明。

3、清明节是国历四月五日或六日,因为它是定在二十四节气中,春分后的十五天,所以不是固定在国历四月五日,也不是以农历来决定。清明节也叫做民族扫墓节,是民国廿四年由政府明定的国定假日。

4、中国祭专祀祖先的历史由来已久,早在上古时代就有帝王、诸侯祭祀宗庙的仪式,到春秋时代孔子的墓祭,这些都属於贵族所特有的。到了秦汉以后属,贵族制度末落,才有一般民众到祖先坟墓去祭祀的习俗。

三,清明节的来历50个字

1、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

2、“清明节”的得名还于中国农历24节气中的清明节气。冬至后第108天就是清明节气。清明节气共有15天。作为节气的清明,时间在春分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