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黄历生活 >美食 >南方清明节吃什么
南方清明节吃什么
更新时间:2025-05-26 06:16:01

(1)南方清明节吃什么

1、吃青团子:清明时节,江南一带有吃青团子的风俗习惯。青团子是用一种名叫“浆麦草”的野生植物捣烂后挤压出汁,接着取用这种汁同晾干后的水磨纯糯米粉拌匀揉和,然后开始制作团子。团子的馅心是用细腻的糖豆沙制成,在包馅时,另放入一小块糖猪油。团坯制好后,将它们入笼蒸熟,出笼时用毛刷将熟菜油均匀地刷在团子的表面,这便大功告成了。青团子油绿如玉,糯韧绵软,清香扑鼻,吃起来甜而不腻,肥而不腴。青团子还是江南一带人用来祭祀祖先必备食品,正因为如此,青团子在江南一带的民间食俗中显得格外重要。

2、吃清明螺:清明时节,正是采食螺蛳的最佳时令,因这个时节螺蛳还未繁殖,最为丰满、肥美,故有“清明螺,抵只鹅”之说。螺蛳食法颇多,可与葱、姜、酱油、料酒、白糖同炒;也可煮熟挑出螺肉,可拌、可醉、可糟、可炝,无不适宜。若食法得当,真可称得上“一味螺蛳千般趣,美味佳酿均不及”了。

3、吃馓子:我国南北各地清明节有吃馓子的食俗。“馓子”为一油炸食品,香脆精美,古时叫“寒具”。寒食节禁火寒食的风俗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已不流行,但与这个节日有关的馓子却深受世人的喜爱。现在流行于汉族地区的馓子有南北方的差异:北方馓子大方洒脱,以麦面为主料;南方馓子精巧细致,多以米面为主料。在少数民族地区,馓子的品种繁多,风味各异,尤以维吾尔族、东乡族和纳西族以及宁夏回族的馓子最为有名。

(2)有关清明节的诗句

1、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吴惟信《苏堤清明即事》

2、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3、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4、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清明》

5、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王禹偁《清明》

6、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黄庭坚《清明》

7、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高翥《清明日对酒》

(3)清明节的习俗的禁忌

1、在扫墓时,除了摆放鲜花外,也可在墓前插几枝新柳,以表达追思之意。如果条件允许的话,也可在墓地周围栽种几株松柏,这些都是荫庇子孙、辟邪扶正的善举。

2、清明节扫墓、拜祭时,着装以肃穆端庄为宜,最忌鲜艳衣服。当然,新人或添的新丁要穿红衣服,以表达向先祖报喜之意。本命年之人也可在里边穿红。

3、清明节也是迁坟的好日子。但迁坟是大事,事关一个家族的兴衰和子孙富贵,因此要千万慎重。如果迁坟的话,最好不过午时。因为午时一过,阳气渐衰。

4、迁坟前,要给新墓地选好地方,选择视野宽阔、前案后山、山环水抱的生旺之地迁祖坟,这样才能起到富贵绵延、子孙兴旺的效果。同时一定要调好“山向”,以免好的“山向”虚脱,利用不当反而体现不出好墓地的价值。

5、外出游玩时,要在太阳落山前返回。否则阳气退去,阴气见长,体弱多病之人则容易受到阴气袭扰。

6、外出游玩时最好是结伴而行,避开背阴的山沟及荒野之地。如在野外遇到墓地,则要心怀虔诚之心走过,切不可喧哗、吵闹或有其他亵渎之事。

(4)清明节碰蛋习俗

1、在二十四节气中的“清明”,我国民间有清明节吃鸡蛋、碰鸡蛋的习俗,每到清明,总有几个小朋友愿意碰鸡蛋,碰鸡蛋就是将两个鸡蛋对在一起,互相捏,看谁能把对方的鸡蛋捏破。因为不能吃热食,所以这个游戏成了小朋友们的最爱。

2、倘若要探究清明节里吃鸡蛋、撞鸡蛋的象征意义,其中应该还寄寓着人们对于生命、生育的敬畏之情。

3、清明节碰鸡蛋的习俗并非是一时一地穷壤僻野里的节俗,有明确的文字记载表示“碰鸡蛋”可溯及六朝时代。梁朝宗懔在《荆楚岁时记》中就记载,荆楚之地(今湖湘)寒食日里有“斗鸡、镂鸡子、斗鸡子”的习俗,并转载《玉烛宝典》句“此节,城市尤多斗鸡卵之戏”。唐代诗人元稹在诗歌《寒食夜》中也载录了这一民俗“红染桃花雪压梨,玲珑鸡子斗赢时。今年不是明寒食,暗地秋千别有期”。可见“碰鸡蛋”是大有来历的。

(5)清明节的风俗

1、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

2、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

3、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