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黄历生活 >美食 >羊骨头汤的家庭做法和配方
羊骨头汤的家庭做法和配方
更新时间:2025-05-24 00:33:58

1.羊骨头汤的家庭做法和配方

1、材料:羊骨500克,大枣100克。

2、做法:羊骨、大枣洗净,羊骨斩碎,放入砂煲内,加清水适量,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煲1小时,加入大枣再煲2小时,调味供用。

3、羊骨是高钙食物,大枣的营养价值也极高,两者的搭配可以补肾健脾、益髓生血。适用于精血不足、眩晕、面色无华、四肢无力、产后体虚等症。

2.正宗酱排骨的做法和配方

1、材料:排骨一斤 黄糖一块 八角一颗 草果一颗 陈皮一片 桂皮、香叶各一片

2、调料及配料:葱、姜、盐、酱油、味精、干辣椒、料酒、甜面酱一小碗。

3、排骨洗干净。

4、倒入适量食用油,烧热后,葱段姜片、干辣椒丢进去。

5、用小火,先炒出香味。

6、然后将排骨倒进去。

7、转大火,将排骨翻炒至肉色开始变白。

8、烹入料酒。

9、将所有的配料放进去。

10、调入一勺盐。

11、倒入适量老抽,上色。翻炒均匀,倒入开水,水量以能掩住排骨为准。

12、将干菇丝洗净根部泥沙,提前泡10——20分钟后,倒入排骨中。

13、先大火,烧开后转中小火,盖上锅盖,焖煮20分钟。

14、将甜面酱放进去。

15、继续中小火,加盖,炖煮10多分钟至汤汁减少就可以了。也可开盖再烧几分钟,把汤汁收干,待排骨软烂,加一点味精,炒匀,就可以出锅了。

3.做法和作法的区别

1、从语体色彩来看:区分“作”、“做”用法的基本标准是“文”与“白”。“作”多用于具有书面语色彩的词语,特别是文言词语均用“作”,成语几乎全用“作”;“做”则多用于具有口语色彩的词语。这种情况与“作”出于文言,起源很早,而“做”出于北方白话,起源很晚有关。

2、从语义内容来看:“作”表示的动作性不强,意义比较抽象、泛化;“做”表示的动作性强,意义比较具体、实在。

3、从语法特征来看:宾语是双音节动词,多用“作”,在这种情况下,宾语成为名物化的动名词,“作”的动词性已经虚化;宾语是双音节名词,多用“做”,表示做某件事或某方面的事。

4、从词义分别来看:各有适用范围,又有交叉重叠。

只用“作”或多用“作”:

(1)“起(起身、兴起、出现、发作等)”之义,只用“作”。例如:日出而作、兴风作浪。

(2)“写作、创作”之义,“作”、“做”习惯用法有别。作家、作者、作画、作曲、作文(写文章)、作序、作传(写传记)等,依惯例用“作”。

(3)“书写”之义,只用“作”。例如:“仓促,也作仓猝。”

(4)“作品、文章”之义,只用“作”。例如:作文(学生作为练习所写的文章)、大作、仿作、佳作、杰作、力作、拟作、伪作、习作、原作、著作、拙作、诗作、剧作、处女作、代表作。

(5)“当成、作为”之义,多用“作”。

只用“做”或多用“做”:

(1)“制作、制造”之义,除保留的成语和其他书面词语外,现在通行用“做”,而不再用“作”。例如:做家具、做软件、做衣服。

(2)“当、充任、担任”之义,现在多用“做”。例如:做官、做榜样、做恶人、做好人、做母亲、做奴隶、做职员、做商人、做一日和尚撞一日钟。

(3)“结成某种关系”之义,“举行、举办”之义,用“做”。

4.陇西凉面做法和配方

1、原料:面条、黄瓜丝、番茄、蒜泥、酱油、醋、盐、芝麻酱。

2、烧一锅开水,然后下入面条煮熟。

3、将煮熟的面条放入凉开水中浸凉。

4、黄瓜洗净切丝,番茄洗净切片。

5、将大蒜捣成蒜泥用小碗装好,烧少许热油浇在蒜泥上拌匀。

6、在蒜泥碗中放入酱油、醋、盐、芝麻酱调成料汁。

7、将浸凉的面条拌上调料汁,放上黄瓜丝和番茄片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