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海量阅读是写好作文的基础。如果说孩子下笔什么也写不出来,那么他应该没怎么看过书。不是说一定要看作文书。任何类型的书籍都要读。因为这些不同类型的书,就是作文中所说的不同文体。
2、阅读中要写读书笔记,这些素材(好词好句)都可以利用到作文中来。不动笔墨不读书,边读边思考,这样的阅读才是有意义的。将文章中的好词好句记在一本笔记本中。利用早晨这样的容易记忆的时间段,进行背诵。长期坚持,你的作文水平会突飞猛进。
3、写好作文离不开观察,留心观察生活,利用各种感官进行观察。无论是什么类型的文章,都是来源于生活的所见所闻所想。尤其是小学段的作文主题都是来源于身边。利用各种感官观察生活,观察事物时,不仅仅用眼睛看,用手摸一摸,用鼻子闻一闻,这样的观察,会让你的观察更有效,也更有东西可写。
4、写作兴趣是支撑学生进行作文创作的源泉。低年级学生写作文,在文体结构上,主次表达上往往都会出现问题。但是一定要多进行鼓励。因为一旦大家到他的写作兴趣,他会觉得无从下笔,这样对于他写作水平提高是十分不利的。写作技巧是可以传授的,但是创作热情一旦被浇灭,那么就很难被激发。
5、将作文文体(结构)进行分类,掌握不同文体的写作技巧。记叙文、说明文、童话、寓言……小学生写作文大概就是这几种文体。掌握不同分析的写作技巧是十分必要的。写自己学校采用由远及近、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当然这些都需要一定时间的积累,一般到中高年级才能达到这样的水平。
1、已知两个数的和,又知两个数的倍数关系,求这两个数分别是多少,这类问题称为和倍问题。
2、解决和倍问题的基本方法:将小数看成1份,大数是小数的n倍,大数就是n份,两个数一共是n+1份。
3、基本数量关系:小数=和÷(n+1),大数=小数×倍数 或 和-小数=大数。
4、例1 :甲班和乙班共有图书160本,甲班的图书是乙班的3倍,甲乙两班各有图书多少本?分析:从题目中知,乙班的图书数较少,故乙是小数,占1份,甲占(3+1)份。乙:160÷(3+1)=40(本) 甲:160-40=120(本)
5、已知两个数的差,并且知道两个数倍数关系,求这两个数,这样的问题称为差倍问题。
6、解决差倍问题的基本方法:设小是1份,如果大数是小数的n倍,根据数量关系知道大数是n份,又知道大数与小数的差,即知道n-1份是几,就可以求出1份是多少。
7、基本数量关系:小数=差÷(n-1)大数=小数×n 或 大数=差+小数。例1:一张桌子的价格是一把椅子的3倍,购买一张桌子比一把椅子贵60元。问桌椅各多少元?分析:桌子的价格与椅子的价格的差是60,将椅子看成小数占1份,桌子占3份,份数差为3-1,根据数量关系:椅子的价格:60÷(3-1)=30(元) 桌子的价格:30+60=90(元)。
1、好词摘抄:
(1)人才济济、喜气洋洋、大腹便便、得意洋洋、神采奕奕、怒气冲冲。
(2)衣冠楚楚、可怜兮兮、微波粼粼、波光粼粼、白雪皑皑、金光闪闪。
(3)白发苍苍、风尘仆仆、小心翼翼、千里迢迢、沧海茫茫、阴风阵阵。
(4)忧心忡忡、劣迹斑斑、硕果累累、信誓旦旦、野心勃勃、逃之夭夭。
(5)工工整整、端端正正、方方正正、纷纷扬扬、飘飘洒洒、轻轻细细。
(6)躲躲闪闪、拉拉扯扯、拖拖拉拉、暖暖和和、零零落落、红红火火。
(7)文文静静、热热闹闹、七七八八、漂漂亮亮、大大方方、清清楚楚。
2、好句摘抄
(1)正午,太阳一动不动地高悬在头顶,灼烧着一切,连那些树,也好像筋疲力尽了似的,一动不动地垂下了枝条。
(2)阵阵春风,吹散云雾,太阳欣然露出笑脸,把温暖和光辉洒满湖面。
(3)这时候正是早上八九点钟,明亮的阳光在树叶上涂了一圈又一圈金色银色的光环。
(4)灿烂的阳光穿过树叶间的空隙,透过早雾,一缕缕地洒满了校园。
(5)春天,那太阳暖洋洋的,它伸出漫暖的大手,摩挲得人浑身舒坦。
(6)冬天的太阳像月亮一样苍白无力。
三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作文,要求不要太高,只要能把一件事写清楚就应该鼓励。
在要求学生写作文时,先教给学生必要的构段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如:每写一篇作文,开头要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中间用一、两个自然段写清事情发生的过程;最后要总结一下全文或抒发自己的情感。
有了这个框架,学生往里增加内容,难度就会降低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