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利于国者爱之,害与国者恶之。——晏婴
2、乐以天下,忧以天下。——孟子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4、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屈原
5、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屈原
6、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
7、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
8、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
9、国耳忘家,公耳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贾谊
10、匈奴未灭,何以家为?——霍去病
1、为国捐躯,不只是在战场上才有。那些为使祖国富强起来和恶势力斗争的义士,同样表现了视死如归的精神。清朝末年,发生过一次不成功的改革运动,叫戊戌变法。谭嗣同等六君子就是为变法而死的义士。
2、谭嗣同从小就痛恨外国势力侵略中国,决心为祖国富强而奋斗。他和康有为等人提出变法的主张,却遭到了封建顽固派的激烈反对。谭嗣同看出变法的艰难,对朋友们说:“就是杀身灭族,我也不会改变主张。中国只有闹到新旧两党流 血遍地,才有希望。不然真是要亡国了。”
3、1898年,光绪皇帝决定变法,谭嗣同成了主要助手。不料慈禧太后又发动了政变,囚禁了皇帝,下令逮捕维新人士。康有为等人逃走了。谭嗣同没有跑,他说:“各国的变法,没有不流 血而成功的。现在中国还没有人为变法而流 血,这是国家不能强盛的原因。如果要有人流 血,就从我开始吧!”
4、谭嗣同被捕以后,毫无惧色,在监狱中写诗:“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他被押到刑场受刑前,大声喊着:“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这位笑迎死亡的义士,心里装着祖国。他自动走向死亡,因为他知道自己的死,有多大价值。
有关爱国的古诗:
1、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2、李清照《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3、范成大《州桥》:“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忍泪失声问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
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释义: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感伤国事,不禁涕泪四溅,鸟鸣惊心,徒增离愁别恨。
2、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释义:守边将士,身经百战,铠甲磨穿,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
3、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五》
释义:男子汉大丈夫为什么不腰带武器去收取关山五十州呢?
4、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其二》
释义:如果对国家有利,我将不顾生死。难道能因为有祸就躲避、有福就上前迎受吗?
1、人民不能没有面包而生活,人民也不能没有祖国而生活。——雨果
2、爱国的主要方法,就是要爱自己所从事的事业。——谢觉哉
3、一般就在部分之中;谁不属于自己的祖国,那么他也就不属于人类。——别林斯基
4、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
5、人类最高的道德标准是什么?那就是爱国心。——拿破仑
6、人民不仅有权爱国,而且爱国是个义务,是一种光荣。——徐特立
7、爱国主义的力量多么伟大呀!在它面前,人的爱生之念,畏苦之情,算得是什么呢!在它面前,人本身也算得是甚么呢!——车尔尼雪夫斯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