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绿豆:是最常用的清热、解毒食品,还有降脂、保肝的作用,是湿热体质者的天然良药。
2、薏苡仁:也叫薏米,是比较缓和的清热祛湿之品,中医常用其来治疗脾虚腹泻、肌肉酸重、关节疼痛、水肿、脚气等病症。
3、红豆或赤小豆:是利水、消肿、清热之佳品,尤其适合夏季食用,能散热燥湿、健脾补心、养肝益肾。
4、黄瓜:能清热解毒、生津止渴,并且富含多种维生素、纤维,是难得的排毒食品。黄瓜还能促进新陈代谢、美白皮肤、抑制脂肪形成。
5、白扁豆:它具有和胃化湿、健脾利水、止泻等功能,主治脾虚腹泻、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赤白带下等症。白扁豆的补脾除湿效果比较理想,但其不容易熟,可以用高压锅煲汤,或是提前泡一下更容易煮烂。
6、葱、姜、蒜:春季,万物生发,顺应季节变化,应该多吃一些葱、姜、蒜。针对体内的湿气,我们可以尝试在家里煮一碗热辣辣的姜汤,用姜汤的绝效将体内的湿气逼散出来,待到全身发过汗以后,病症就会有所缓解,这个办法还适用于淋雨后预防感冒。
7、冬瓜:有利水消痰、清热解毒的功效。湿热体质者若有水肿、胀满、痰多、暑热烦闷、消渴、湿疹、疖肿等均可食用,还可用来解酒。
8、芹菜:可清肝热、养血。此外,芹菜还有清胃热、通血脉、健齿润喉、明目醒脑、润肺止咳的效果。因此,体内热盛、食欲不佳、疲倦无力的湿热体质者可常食用。
9、荷叶:有清暑利湿、升发清阳、凉血止血等功效。现代研究表明,荷叶也有降血脂作用,所以很多减肥、降脂、祛痘产品中都含有荷叶。
10玉米:性味甘平,健脾开胃,利水通淋。适合患有水肿及淋症的人士。建议用玉米煎汤代茶,最好加入玉米须同煮;亦可配冬瓜皮、赤小豆等同用。此汤具有调中开胃、降浊利尿等功效,适用于尿路结石或慢性肾炎水肿、高血压、食欲不振等症。
1、多吃发汗利水的食物:多吃发汗利水的食物,如红豆绿豆、薏米、冬瓜、西瓜、生姜、绿茶花茶等,从皮肤及小便处排出湿气,促进体内代谢运转。也可以喝生姜红糖水、红豆绿豆薏米汤、香菜丝瓜汤、翠衣玉米须汤、绿茶花茶等来达到食疗祛湿的目的。
2、运动:防湿、祛湿的最佳运动方式是“微动四极”, 也就是轻微的活动四肢,使身体的阳气慢慢的恢复,湿气逐渐散去。不可大运动出大汗,这样气随汗泄,气受伤了,水湿的的代谢受到影响,水湿虽然随着汗液散出一部分,但内湿又出来了,最终湿气还是没有去掉。
3、按承山穴:每天早上起床时,将两腿伸到床外,让承山穴(微微施力垫起脚尖,小腿后侧肌肉浮起的尾端即为承山穴)正好搁在床沿上,两腿左右摆动,以按摩承山穴。按揉承山穴会有明显酸胀痛感,这是因为体内有湿的缘故;按揉承山穴一段时间后,会感觉身上微微发热,这是膀胱经上的阳气在起作用,身上的湿邪正随着微微升高的体温向外逃逸。
4、温水泡脚:三伏天一般会天天洗澡,但是却很少有人泡脚。其实天气越热,湿邪越重,泡脚就显得更有必要。温水泡脚可以通过刺激足部众多经络,从而起到健脾、除湿、通经、利水的作用。睡前用40℃温水泡脚,还能提高睡眠质量。
5、多喝姜茶: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姜具有温补祛湿的作用,夏季可以多吃点姜,补补阳气。生姜性辛温,有散寒发汗,化痰止咳,和胃,止呕等各种功效。喝姜茶是一种简便易行的祛湿保健方法,而三伏天正是最适宜喝姜茶的时节。
6、刮痧防暑:三伏天湿气重,易出现呕恶头昏等病症,可采取刮痧办法。具体是用刮痧板或酒精消毒过的纱布,上下刮背脊两侧,或肋骨两侧或额头,出现紫暗色即可,也可涂上清凉油刮。或服用藿香正气丸(水),多喝绿豆汤、荷叶、藿香代茶饮,出汗多要及时补充淡盐水。
1、在临床上湿气重的患者可以选择一些食疗方法来进行治疗,而对于食疗的方法可以选择一些能够去湿气的食物,比如红薯煮米粥或者是山药薏米粥以及红豆,猪骨粥加生姜或者是魔芋,绿豆粥以及玉米,黄瓜,冬瓜,薏苡仁都是有较好的祛湿效果,所以在临床上选择这些食物能够较好的起到祛湿气的作用。
2、另外,对于湿气重的患者,除了饮食食疗之外,我们也可以选择一些中医的理疗方法,比如艾灸,针刺,拔罐,刮痧,推拿治疗都是有较好的效果。
3、如果湿气重不经过积极的治疗,可能会引起食欲不振,大便不畅,便溏,胸闷气短,口干口渴以及关节酸痛或者头痛以及其他一些相关的症状表现。
4、所以,湿气较重的患者还应该饮食和相关的理疗方法以及一些中草药共同的治疗才是能够起到更好的效果的。
1、辣椒怎么吃都去湿气,原因是辣椒味辛,能散寒燥湿让人发汗,因此辣椒是有一定的去湿气效果的。辣椒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富含胡萝卜素、蛋白质、脂肪、维生素C及钙、磷、铁等。除此之外,辣椒中还含有一种叫做辣椒素的物质,能使人心跳加快,毛孔张大,皮肤毛细血管扩张变粗,血液流向体表,因而全身感觉热乎乎的。
2、在寒冷潮湿的季节,吃一些辣椒,既能御寒,又能防止因受潮受凉引起的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腰腿痛、伤风感冒以及冻伤等疾病。同时,辣椒素还能刺激唾液及胃液的分泌,使胃肠蠕动加快,增进食欲,帮助消化。因此,脾胃虚寒、胃口不好的人吃一点儿辣椒还能医治胃寒、胃痛等慢性病。
3、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是寒湿之气吃辣椒比较合适,但如果是湿热之气吃辣椒的话,不但起不到去湿气的作用,反而可能还会加重症状。
4、另外,辣椒虽然有一定的去湿气的作用,除了辣椒之外,我们日常的饮食中也有很多食物有去湿气的作用。例如薏米、白萝卜、赤小豆等等,其中薏米和赤小豆煲有养血去湿的作用。
1、花椒泡脚去湿,花椒药性辛、热,有辛热温中,散寒除燥湿的作用,用其泡脚可借助此性能帮助身体驱散寒湿,还可促进腿部新陈代谢、消除腿部水肿,帮助瘦腿。取花椒100g左右,缝制纱布包,放入大锅(砂锅、不锈钢锅),加水煎制15分钟。取出纱布包,将花椒水倒入足浴盆,水量以没过足踝为佳,每晚睡前泡洗10-15分钟,微微有汗出即可。剩余药包晒干后可反复使用,可连续使用3-5天。泡脚的水温一般在40—50摄氏度,以双脚皮肤发红、面部有微汗为宜。
2、艾草泡脚去湿,艾草是一类温性中药材用它来泡脚可以促进体内血液循环,驱除身体里的寒气,具有很好的温经脉、逐寒湿、止冷痛等作用,是泡脚去湿气比较常见的方法。将一把艾叶放入干净布袋中,布袋放入锅中。在锅中加入3000毫升的清水,大火烧开。转小火继续煮十分钟左右就可以取出布袋。将艾叶水倒入泡脚盆中,盖上一层毛巾。将脚放在毛巾下熏制,待水温降至可以泡脚的温度。开始泡脚,期间不时注入热水保温就可以了。泡脚时间控制在15到30分钟,以微微出汗为好。
3、藿香泡脚去湿,藿香性微温,归脾,肺,胃经,具有祛暑解表,化湿和胃等作用,可以祛除湿气,而且在祛湿的同时还能提振脾胃之气,可以轻松的让湿浊之气消失。用藿香30-50克,放入两升水中,开大火煎煮40分钟。再用小火煎熬至药液只剩1升,到出汁液后,再加水煎煮1升药液。将两次的药液合并倒入泡脚盆内,浸泡双脚,同时按摩双脚,能有效去除湿气,消解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