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鲈鱼:又称花鲈、寨花、鲈板、四肋鱼等,俗称鲈鲛,与黄河鲤鱼、鳜鱼及黑龙江兴凯湖大白鱼并列为中国四大淡水名鱼。
2、黄花鱼:又名黄鱼,石首鱼科黄鱼属的一属黄鱼的统称。生于东海中,鱼头中有两颗坚硬的石头,叫耳石,故又名石首鱼。
3、鳓鱼:别名鲙鱼、白鳞鱼、克鳓鱼、火鳞鱼、曹白鱼。暖水近海中鱼类。味鲜肉细,营养价值极高。
4、芝麻:又名脂麻、胡麻,是胡麻的籽种,一年生直立草本植物,高60-150厘米。它遍布世界上的热带地区以及部分温带地区。
5、糙米:是稻谷脱壳后不加工或较少加工所获得的全谷粒米 ,由米糠 、胚和胚乳三大部分组成。
1、一定要冷静、理智应对,不要冲动,更不要打闹。
2、谈判时记得想要达成的目标,不要偏离原本要达到的目标。
3、一定要尊重对方或对手,礼貌十分重要,体现一个人的素质。找对关键人谈判,一定要找对谈判的关键人。考虑下对方可能需要获得什么。
中国传统节日有16个,分别是春节、元宵节、土地诞、上巳节、寒食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元节、中秋节、重阳节、下元节、腊八节、冬至节、祭灶节、除夕。节日不同,蕴含的寓意也不一样,各地的习俗也虽有差别,但出入不大。
1、春节指的是正月初一,民间喜拜年图吉祥,
2、元宵节指的是正月十五,元宵节在古代是情人节,现在习惯吃元宵,寓意团团圆圆。
3、土地诞是指二月初二龙抬头,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男人们会在这天剃头,有龙抬头的吉兆。
4、上巳节指的是三月三,古时称为女儿节,三月三要煮蛋吃,防头痛。
5、寒食节指的是清明前一两天,也叫禁火节,人们以冷食为主。
6、清明节为每年的4月5日,它是最大的祭祖节,以扫墓为主。
7、端午节为每年的农历5月初5,习俗多为吃粽子,赛龙船。
8、七夕节是中国的情人节,很热闹。
9、中元节是中国的鬼节,也是祭祖节之一。
10、中秋节是举家团圆的大节,习俗为吃月饼,赏月。
11、重阳节是中国的老人节。
12、下元节是农历十月十五,祭祀祖先祭祀祖先的节日之一。
13、腊八节是佛教盛大的节日,也是中国传统的节日,腊八节有喝腊八粥的习俗。
14、冬至节是24节气中最重要的节日之一。
15、祭灶节俗称小年,北方一般农历12月23过小年,南方则是12月24日过小年,人们会在这天向灶神祈福保平安。
16、除夕也就是春节,是一年之中最盛大的节日,是中国人最注重的传统节日,家家户户都吃团年饭。
1、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____志南《绝句》
2、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____陆游《钗头凤·红酥手》
3、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____贺铸《芳心苦·杨柳回塘》
4、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____苏轼《蝶恋花·春景》
5、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____高鼎《村居》
6、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____王之涣《凉州词二首·其一》
7、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____韩翃《寒食 / 寒食日即事》
8、昔我往矣,杨柳依依。____佚名《采薇》
9、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____王维《渭城曲 / 送元二使安西》
10、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____韦庄《台城》
11、依旧,依旧,人与绿杨俱瘦。____秦观《如梦令·春景》
12、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____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 初春小雨 / 早春》
13、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____刘禹锡《竹枝词二首·其一》
14、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____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15、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____韩愈《晚春》
16、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____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17、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____苏轼《蝶恋花·春景》
18、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____贺知章《咏柳 / 柳枝词》
19、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____郑谷《淮上与友人别》
20、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____陆游《沈园二首》
21、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____王维《田园乐七首·其六》
22、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____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
23、春未老,风细柳斜斜。____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
24、暖雨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____李清照《蝶恋花·暖雨晴风初破冻》
25、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绾别离。____刘禹锡《杨柳枝词九首》
26、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____贾至《春思二首·其一》
27、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____武元衡《春兴》
28、落絮无声春堕泪,行云有影月含羞。____吴文英《浣溪沙·门隔花深梦旧游》
用中指或食指按于头顶最高处正中的百会穴,用力由轻到重按揉20-30次,有健脑宁神,益气固脱之功效。有利于预防颈椎病。
以左(右)手中指指腹按于对侧肩井穴(在大椎与肩峰连线中点,肩部筋肉处),然后由轻到重按压10-20次,两侧交替进行,可以达到通经活络,散寒定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