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它是一种药食两用植物,整个蒲公英均可入药,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主治内热毒疮痈、肝火肿大、目赤肿痛、咽喉肿痛等。
2、也可清热解毒,对多种感染及化脓性疾病均有治疗作用。因此说蒲公英根也有这些功效,除上述功效外,还可治疗粉刺、口舌生疮、大便干结等热病证。
3、但是要注意,脾胃虚弱的人最好不要喝蒲公英根,也不要单独喝。
1、挑选新鲜、长势比较好的蒲公英。
2、去除蒲公英根上的土块,清洗干净,沥干水分。
3、将蒲公英全部摊开放在通风处,逐渐阴干。
4、将蒲公英晒干后装进塑料袋,扎紧袋口,做好防潮工作,以备后续使用。
5、注意:在晾晒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勤翻晒透,以免导致蒲公英霉烂。晾晒蒲公英:蒲公英洗净后,沥干水分,放入竹盖帘上放在通风处即可,中间要翻几次,目的是全部干透。保存蒲公英:晾好的干蒲公英,放到纸袋或玻璃瓶内,就可以随时使用了。
1、蒲公英的介绍
蒲公英是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又名黄花地丁、婆婆丁等。我国对其研究历史有数千年之久,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食用价值以及经济价值。全草皆可入药,为常见的药用植物,同时广泛用于食品或保健品等行业,适量服用对人体有较好的保健功效。花果期在4-10月份,广泛生长于中、低海拔地区的山坡草地、路边、田野、河滩等地。
2、蒲公英的特点
(1)外形:它的根系较长,通常为植株高度的二分之一。具有白色乳状汁液,这种汁液带有一定毒性,会引起皮肤出现瘙痒、发红等不良反应。花朵的样子就像菊花一样,为头状花序呈舌状,总苞钟状且花型紧簇,一般有2-3层苞片。另外花朵成熟后会长出种子,种子上面有白色的冠毛,此时蒲公英的花朵看上去就像一个白色球状的毛绒玩具。
(2)习性:蒲公英的花果期在4-10月份,广泛生长于中、低海拔地区的山坡草地、路边、田野、河滩。它的适应性强、抗逆性强,生长速度较快。抗寒又耐热,抗旱、抗涝能力较强。种子发芽最适温度为15-25℃,生长最适温度为20-22℃。
(3)蒲公英适应能力较强,多生长在山坡、林地、草地、田间和路边地区,在中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植株喜温,适合植株生长温度在10~22度之间,若是温度在25度以上,植株生长会受到影响。植株耐旱,在潮湿的环境中也能正常的生长。
1、蒲公英属菊科,是一种药食两用的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利尿通淋的功效。
2、可以有效的治疗急性扁桃体炎、咽喉炎、胃肠炎等病症,还具有一定的调理作用。蒲公英还可以预防感冒,具有一定的抗病毒作用,尤其是流行性感冒、病毒性感冒、可以有效的防治,蒲公英的营养价值也很高,可以直接当药材来服用。
蒲公英的特点有:
1、蒲公英的根部是有点像圆锥状的,有一点弯曲,长度大约是4到10厘米。
2、它的表面是棕褐色的,根头部长有棕色或者黄白色的毛茸。
3、蒲公英的叶子是倒卵状披针形或者倒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边缘有时具波状齿或羽状深裂。
4、蒲公英的花葶有1个或者多个,花的上部是紫红色的,密集的长着蛛丝状白色长柔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