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黄历生活 >育儿 >幼儿语言运用的机会有哪些
幼儿语言运用的机会有哪些
更新时间:2025-05-24 12:36:22

(一)幼儿语言运用的机会有哪些

在幼儿园里,通过专门的语言活动学习语言的时间是有限的教师必须抓好日常生活中的语言教育,才能更好地丰富幼儿的语言经验,以进一步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1、抓住幼儿生活中的各种表达的机会

在一日生活中,幼儿随时有表达意愿和感受的需求,有与人交往的需求。教师充分利用这一点,有目的的对幼儿施加影响,创造性地利用各种交往的机会,让幼儿学习语言。

提供师生之间相互交往的机会 教师经常参与幼儿间平等的对话,可以使幼儿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爱,增强幼儿相互间的情感联系,激发和强化幼儿说的愿望。例如,在晨间或离园等时间,教师经常性地与个别幼儿谈话。这样既增进师生之情,又便于幼儿向教师学习怎样发音、怎样用词等。同时,教师在参与中应注重与幼儿的互动,使他们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丰富语言,学会倾听,学会表达,学会围绕话题交谈,积累相互对话的经验,提高语言的能力。 另外,幼儿对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注意观察和模仿,教师无时无刻不在对幼儿的言行起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无论在教学活动中抑或是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应尽量利用师生间的交往,让幼儿感受运用语言的基本规则和积极作用。通过师生间的交往不断调整幼儿的语言表达方式,并在交往中积累表达的经验,培养口语表达的良好习惯。

2、鼓励幼儿在游戏中进行交往语言的实践

新《纲要》的总则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的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游戏对于幼儿来说,是他们最早、最基本的交往活动,游戏过程本身就是儿童交往的过程。幼儿与同伴共同游戏,更是交往语言实践的大好时机。开始时游戏主题的确定;游戏场地和游戏材料的选择;游戏角色的分配等,都需要幼儿陈述自己的观点,倾听同伴的意见,随着游戏的展开,逐步统一玩法和展开游戏的情节。在游戏时,无论是幼儿之间日常生活语言的交流,还是角色之间的对话,都实现着幼儿的社会性交往与合作能力的提高。同时,语言的对答、应变、协调能力也得到很大的锻炼;反过来,语言表达和交往上的成功,又会大大地调动幼儿学习和使用语言的积极性,从而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那些在交往活动中语言表达有问题的幼儿,在游戏中往往能轻松自如地与人交谈,口吃、怯场等现象大大减少。可以说,游戏给所有的幼儿提供了说话练习的实践机会。使他们的语言表达更加趋于完善,更加符合社会性交往的需要。

3、通过早期阅读发展幼儿的语言

早期阅读是指在幼儿园阶段,以图画读物为主,以看、听、说有机结合为主要手段,从兴趣入手,萌发幼儿热爱图书的情感,丰富幼儿阅读经验。在阅读过程中,不仅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而且还帮助幼儿获得有关书面语言的知识。 故事是幼儿阅读的主要材料。幼儿在阅读图书时,首先通过观察把握画面内容,将之转译成语言,然后进行想象以丰富故事内容,与此同时,他们还要具备内部整合语言及表述的能力,这表现为看图书时幼儿或者自言自语或者在心中默读。因此,教师应当注意每天给幼儿看故事书的时间,养成阅读图书的好习惯。同时,让幼儿口述自己听到的或者看到的故事,让幼儿扮演“讲故事人”的角色来编和讲自己的故事。在幼儿听完故事或者看完图书之后,适当提出有利于他们思考的问题。他们在讲述、讨论的过程中,不同水平幼儿的语言能力都得到了发展。 另外,教师还可以开展分享阅读的活动,即教师和幼儿一起阅读有趣的图书。在与幼儿共同读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帮助幼儿认识书上的文字与口头语言的对应关系,并且在读的过程中进认读文字的初步尝试。

(二)如何培养幼儿语言能力

1、在教会孩子学习语言的时候,尽量让孩子说完整的话,这样孩子对语言的掌握就会更加熟练,能更好的锻炼这种语言的表达的感觉和能力。

2、幼儿学习语言的过程,是一个逐渐积累和长进的过程。应该让孩子多积累词汇,而且应该反复强化这些词汇。

3、多给孩子讲故事。选择一些简单易懂和风趣幽默的故事给孩子讲,使孩子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也可以借助一些广播和录音来给孩子播放。

4、可以与孩子做一些语言的游戏,比如正话反说、讲寓言故事、一个比划一个猜等。孩子能够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到语言的趣味性,更加热爱学习。

5、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建立起学习型的家庭,家庭成员都来学习,让孩子在学习的好习惯中成长。

6、采用寓教于乐的方式。对于孩子的学习语言,一定不要枯燥,而是要给孩子创造一个轻松的环境,让孩子的学习进程自在愉悦。

(三)0-6岁幼儿语言发展的三个阶段

0-6岁幼儿语言发展的阶段分为7个而不是3个,具体详情如下:

1、第一阶段:无意识的交流阶段(出生—4个月)

父母对小儿的咕咕声或啼哭声只能根据自己的想法作解释,所以,这一阶段又称之为解释性的交流。小儿开始时也没有意识自己的发声或啼哭声能够影响父母的行为,但父母自小儿出生后第一天就把孩子当做交流的个体,对孩子的不同声音作出不同的照顾性应答,有的父母会用短的简单句对小儿说话,特别是母亲,有时以高的音调和夸张的声音逗引孩子,小儿在这样的环境中懂得了寻找交流对象,渐渐地产生父母与小儿之间的相互作用,例如用哭声示意父母抱、饿了或尿湿了要父母关 照等。于是进入下一个阶段。

2、第二阶段:有意识的交流阶段(4-9个月)

4个月的小儿能用眼睛盯着父母所指的事物,父母和小儿把眼光共同落在同一事物上,此时,最好父母口中念念有词,对孩子说物品的名称,大约6-8个月的时候, 父母可对着图片说出名称,而在9个月的时候,小儿可有交流性的眼光注视,即不但注视着事物,还会转向父母,注意父母的话,这一能力的出现意味着小儿与父母有了有意识的信息传递,不仅如此,9个月的婴儿还可理解一些名词,如“钉”、“球”、“狗”等。

3、第三阶段:单词阶段(9-18个月)

约12个月的小儿会说出单词,单词的性质大多数为名词。尽管小儿很早就能理解一些动词,但说动词要落后于说名词。在这个阶段,小儿会在情境中使用会说的一 些单词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单词开始时发展得比较慢一些,但接着就会出现一个很快的两个字组成的词组。一般来说,小儿至少能说50个单词,才会发展词组。因 此父母在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扩大儿童的词汇量,大概在18个月左右,两个字的词组就会出现。

4、第四阶段:词组阶段(18-24个月)

这个时期的小儿会用单词和词组说自己的事情以及他们生活的环境,而且有了最初的语句形式,父母们无需再把精力放在小儿词语的内容上,而是训练孩子使用句子 表达,其中包括了语法的万分,而且语言的训练应在小儿的生活环境中进行,鼓励他们与父母和老师泺。在这个阶段开始时,父母为孩子提供词组示范,如说“坐凳 上”、“吻娃娃”。对这种“电报式”的说话示范,语言专家各执己见, 有的赞成,有的反对。不过,有一条原则应当记住:语言不只是用简单的词的组合来表达意思,而是要用语法组成句子后才能说明意义。因此,在对儿童语言的干预 中,父母要避免用语法不确切的话与孩子沟通。

5、第五阶段:早期造句阶段(24-36个月)

小儿说事物已不再局限在此时此景,还能说不在眼前的事情,能用简单的短句如名词加上动词。在说话中,小儿还能使用代词“我、你、他”,介词“上、下”,形容词“好、坏、多、少”上等等。至36个月左右,小儿基本上能用短句进行表达,并且开始步入完整的造句系统。

6、第六阶段:句子掌握阶段(3-5岁)

小儿可以使用简单句和较复杂的句子,掌握了大部分的语法结构形式,而且能够有一点点理解词语的抽象关系。一些心理学家认为小儿这一阶段的词汇已接近成人, 说话俨然像个“小大人”。这时,父母与孩子的交流要注重完整的句子表达,为孩子起示范作用,同时要培养孩子听众指令做事,从而为入学做好语言的准备。

7、第七阶段:完整的语法阶段(5岁-成人)

从此,儿童逐渐建立了成样的语言能力,而这个过程中的儿童,也还是在不断地扩充自己的词汇,改善自己的表达及语言在环境中的使用,但不再增加新的语言形式,这个时期是个体交流能力明显增长的时期。有些专家认为,5岁是语言发育的一个分水岭,从这时开始至12岁,语言的发展将出现根本性改变,不仅是句子的 复杂化,而且句子的含义和语言的用途向高级发展,最为显著的一个变化是儿童用语言学习阅读和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