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五禽戏是通过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的动作引导人体动作,以达到健身目的的一种运动。“禽”在古代泛指动物;“戏”是指歌舞杂技之类的活动。五禽戏,又称“五禽操”、相传是由东汉华佗所创。
2、五禽戏不仅有助于健身,还有治病的功效,而且简便易学,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
3、五禽戏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三国时期名医华佗的五禽之戏,之后由此繁衍出的流派甚多。功法的侧重点有着眼于气、外、动、静、刚柔、柔劲、导引按摩”等等的不同,风格各异。
五禽戏的动作顺序与五行相关,按照国家体育总局新编套路的顺序依次是虎、鹿、熊、猿、鸟。五禽戏是中国传统导引养生的一个重要功法,其创编者华佗(约145~208年),出生在东汉末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其一生著述颇丰,但均亡佚。今传《中藏经》、《华佗神医秘传》等皆托名之作。华佗弟子中著名者有吴普、樊阿、李当之等人。其中,吴普著有《吴普本草》,李当之著有《李当之药录》,而樊阿则擅长针灸及养生,据传他活到100多岁。
第一,首先全身放松,练功时肌肉和神经精神都要放松下来,而且要求松中有紧,柔中有刚,不要用僵劲。只有放松时使出来的劲才会柔中有刚,才能使动作柔和连贯,不至于僵硬。
第二,要注意呼吸均匀,练功前注意先做几次深呼吸,呼吸调匀;练功当中,呼吸要自然平稳,且最好用鼻呼吸,也可以口鼻一起用,但不要张口喘粗气,要轻吐轻呼。
第三, 练五禽戏做到动作外形以及神气都要象五禽一样,既然名为五禽戏那么就要做到形似,这样通过模仿各种动物的形状能够起到健身养生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