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涮羊肉。在清代宫廷,立冬的规矩是吃涮羊肉,认为羊肉属温补,有利五脏,五脏热了,自然就可以抵御冬季的寒冷。后来民间也热衷此道。
2、饺子。老北京人立冬的规矩是吃水饺,有“北吃饺子南吃鸭”之说。讲究的是倭瓜馅儿的饺子,老北京的生活中倭瓜是一种的当家菜,过去生活在北京城区四合院中的老北京人,有在家里种倭瓜的习惯。这种倭瓜馅儿,传统的做法是要用夏天的倭瓜,存放在家里,经过长时间的糖化后,立冬时做饺子馅儿。
1、立冬一日,水冷三分。寓意:立冬时节,寒冷的冬季已然开始。此后,气温将逐渐下降,水温渐渐变冷。
2、立冬有食补,春来勇如虎。寓意:立冬时节,随着冬季的来临,人们开始进补,此时合理进行食补,来年春天身体会很健康。
3、立冬无见霜,春来冻死秧。寓意:有些年份立冬气温偏高,没有出现凝霜,到明年初春天气会较为寒冷,对于秧苗的生长非常不利。
4、立冬雨,烂薯箍。寓意:立冬时节雨水较多的话,地瓜干常常会腐烂掉。
1、秋风吹尽旧庭柯,黄叶丹枫客里过。一点禅灯半轮月,今宵寒比昨宵多。今日立冬,祝冬安!
2、立冬到了,告别秋,愿你蓄积的能量,可以捂暖一整个寒冬。
3、立冬了,我知道你不愿多运动,做为好朋友我要提醒你,今年松果欠收,你一定要深挖洞广积粮呦。哈哈,祝开心快乐!
4、据说就是立冬了,曾经在异国他乡,一起见证的初雪,仿佛一切可以时光驻留。陪我度过漫长岁月的,那最长情的告白。
5、寒冷的冬天来了,一场大雪过后,整个东方红都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柳树上挂满了银条,草坪也披上了银装。
立冬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九个,其确定的依据是以太阳到达黄经225度为准。
立冬不仅是收获祭祀与丰年宴会隆重举行的时间,也是寒风乍起的季节。有“十月朔”、“秦岁首”、“寒衣节”、“丰收节”等习俗活动。此时,在北方,正是“水结冰,地始冻”的孟冬之月,在南方却是小阳春的天气。
立冬是十月的大节,汉魏时期,这天天子要亲率群臣迎接冬气,对为国捐躯的烈士及其家小进行表彰与抚恤,请死者保护生灵,鼓励民众抵御外敌或恶寇的掠夺与侵袭,在中国民间有祭祖、饮宴、卜岁等习俗,以时令佳品向祖灵祭祀,以尽为人子孙的义务和责任,祈求上天赐给来岁的丰年,农民自己亦获得饮酒与休息的酬劳。
立冬习俗有的改了,也有沿袭至今的。卜岁霞浦叫“问苗”,这天农民相率到龙首山的舍人宫田祖前卜问来年的丰歉,举行丰收联欢晚宴,有些乡村演戏谢神庆丰收。“立冬”日杀鸡宰羊或以其他营养品进补称“补冬”。畲族登山、巡田,到神庙卜岁称为“探宝。
1937年全国人民奋起抗日。在寒风乍起的日子,霞浦城关轰轰烈烈开展募寒衣活动,歌唱着《流亡三部曲》、《寒衣曲》,那悲壮的苍凉的歌声,牵动着干万人的心,沿街民众无不涕泪纵横,纷纷捐物、捐款。寒衣节里的壮举,己时过70多年了,霞浦人民那豪情满怀的热烈场面,至今仍历历在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