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黑枣200克,冰糖30克,黄酒200克。
2、黑枣洗净晾干。
3、将洗净晾干后的黑枣放入容器内。再加入冰糖。以及倒入花雕酒。
4、盖上密封盖,放阴凉处。7天左右就可以打开喝了。
5、泡的时间越长越好,泡一两个月,酒液就会有点黏稠,非常的醇厚,带着中药特殊的气味。
1、不宜空腹
人在饱腹时对酒精吸收慢,而空腹时吸收快,易醉。
2、不宜快饮
喝黄酒宜慢慢地品,放宽节奏,从容心境,充分享受酒味,是真正的饮酒。绍兴酒富于营养,慢慢饮容易吸收,是一种好方式,也是一种好境界。
3、不宜混饮
各种不同的酒混合起来饮用,易醉,而且会产生副作用,引起胃不适和头痛等。
4、不宜过量
黄酒口感温和,但切勿轻视他,因为喝醉后,后劲比较足。一般你白酒的酒量有半斤,喝黄酒千万别超过八两,这样比较好。而且适量常饮,对身体有益。
5、不宜酒后洗澡
酒后洗澡容易将体内贮存的葡萄糖消耗掉。而血糖含量大幅度下降,能导致体温急剧降低,严重的会引起休克。
1、温烫法。将黄酒放在专门的盛酒器(烫酒壶、暖酒壶),放入热水中烫热。这是很方便直接的方法,也避免了加热煮的时候火候和时间的把握不准的情况。
2、煮制法。准备好温酒壶(烫酒壶、暖酒壶),然后加入黄酒,直接用火加热煮。煮的时候,可以再加入姜片、枸杞,甚至红枣等。在黄酒中加入姜丝或话梅等,会使酒液更醇美,营养效果也更好。
1、色泽,正宗的黄酒颜色呈现褐色、棕色等不同颜色,因为使用的原料、大曲和酿造工艺的不同,黄酒会呈现出众多的颜色,从色泽方面能辨别是否属于黄酒。
2、悬浮物,如果对于一瓶黄酒原液来说,酒液应该是透明的,没有悬浮物或者有少许的悬浮物,但不应该浑浊不清。而对于带有酒糟的黄酒出现酒液浑浊属于正常的现象,可以把黄酒静置一段时间,如果表面有澄清的黄酒酒液析出便是好黄酒。
3、粘稠度,因为黄酒发酵过程中产生众多的营养物质和糖类,因此黄酒在粘到手上之后有黏黏的感觉,而勾兑的假黄酒就没有这种手感。
4、气味,纯正的黄酒有一股粮食的味道,酒精味道不浓烈,没有其它的异味。而勾兑的黄酒大多有较浓烈的酒精味道和甜味等其他的味道。
蒸饭干:将糯米用水浸泡半天,然后把糯米滤干水分,用一个木制的外形如桶的专门器具或者一个透气的布袋,隔水把糯米熏熟。这样蒸出来的饭干,外观上看去还是像生糯米,但实际上已是熟米饭了。
上酒曲:客家人通常把酒曲叫“酒饼”,上面生存有大量的霉菌,是用来使饭干发酵用的东西。酒饼中所含的酶制剂能将谷物原料——也就是糯米饭干糖化,酵母再把糖分发酵成酒。
出酒:上好酒曲,把缸密封盖好,等着饭干发酵出酒就行了。在缸中把饭干压实的同时,通常还在中间压一个凹下去的窝坑,称为“酒井”,再在酒井中撒一些酒曲。饭干发酵出酒后,都会流到“酒井”中。一天后饭干就开始发酵了,饭干慢慢变得松软并出酒,在“酒井”中舀酒试尝味道。夏天天气热,温度高,一般7到10天左右就可出酒完毕。冬天天气冷,则要半个月左右时间。30度左右是最适宜酒曲发酵的温度,如果温度不够,还要在缸外加盖几层厚毛巾厚衣服什么的。
炙酒:把酒盛入一个陶土烧制的酒坛子,用谷壳、锯末、碎木等围绕在酒坛周遭,点着这些杂物后用暗火慢慢地煮酒坛子,这个过程叫“炙酒”、“温酒”。客家人家的门前庭院,生火炙煮着一两个酒坛子的情景是常见的。如果是卖酒的小酒坊,那更是几十个酒坛子长年累月不断火。炙酒、尝酒,那可是一个叫人温暖而快乐的事情。如果嫌这样炙酒麻烦,或者没有这些炙酒条件,直接把酒盛入煲中用炉火煮开也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