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鞠躬尽瘁,汉语成语,拼音是jūgōngjìncuì,指恭敬谨慎,竭尽心力。出自诸葛亮《后出师表》。
2、出处:明·宋濂《先府君蓉峰处士阡表》:“祖妣夫人与显考鞠躬尽瘁,誓勿蹶其门。”
3、成语用法:补充式;作谓语;含褒义。示例:诸葛亮为蜀国鞠躬尽瘁,成就了一番丰功伟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恰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
1、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诸葛亮写的。
2、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
3、本句解释:鞠躬:弯着身子,表示恭敬、谨慎;尽瘁:竭尽劳苦;已:停止。指勤勤恳恳,竭尽心力,到死为止。
4、《出师表》是出兵打仗前,主帅给君主上的奏章。这种表,或表明报国之心,或呈献攻城掠地之策。历来以战名世者甚众,以表传后者颇少。惟独诸葛亮的《出师表》不仅存之典册,而且粲然于文苑。
1、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诸葛亮说的,这句话出自诸葛亮的《后出师表》,意思是全心全意贡献出自己的全部力量,直到死亡为止。后来这句话成为无私奉献、爱岗敬业的代表。
2、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是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他在刘备去世之后,接受白帝城托孤,兢兢业业,辅佐后主刘禅。为了完成刘备巩固蜀汉政权、兴复汉室江山的遗愿,他先后六次带兵北伐,《后出师表》就是他在一次北伐之前写给后主刘禅的,在这篇文章中,他分析了当前局势,表示北伐的决心,在结尾处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表示自己要竭忠尽智地拿出全部力量,至死方休。
1、鞠躬尽瘁的主人公是诸葛亮。
2、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
3、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于建兴十二年(234年)在五丈原逝世。
4、刘禅追谥其为忠武侯,故后世常以武侯、诸葛武侯尊称诸葛亮。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