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埋线前,可透过亲友或网路打听诊所的口碑,另可观察诊所环境及医护人员的素质。问诊时,也应先告知医师自身身体状况及目前使用的药物。
穴位埋线后24小时内观察有无红肿、热痛,如有应立即回诊;若属易过敏体质,可先埋一针在大腿外侧测试,看24小时内是否过敏,没问题隔天再埋线。
埋线应针对想雕塑的部位,如腹部可分别在肚脐上下左右的4指腹处各埋1针,腰部两侧各埋2针,不过胸部皮下脂肪薄,怕伤到肺或心脏,不适合埋线。
可搭配具抑制食欲、增加新陈代谢的科学中药锭剂;心脏病、高血压、甲状腺机能低下或亢进者,或正在服用其他药,应先告知医师,以免产生不良反应。
埋线后用棉花压住伤口,贴上透气胶带,约3~4小时后取下,埋后会有微酸胀感,若出现肿硬颗粒,可轻按压约5-10分钟,助团块消掉,不宜用力按揉。
搭配少吃多动,减重效果更好,每餐淀粉减1/3或半碗,一天蔬菜3份、水果2份,蔬菜1份约煮熟1碗,水果1份约1拳头大,一周运动3次、每次30分钟。
有蟹足肿体质或糖尿病者,皆不适合埋线,因前者可能出现难看的疤痕,后者伤口较难愈合,若皮肤有溃疡、伤口、皮肤病等,也不适合做埋线;女性生理期头两天埋线,可能让经血流不出或变多,也最好避免。
前天熬夜、饥饿、吃太饱、酒醉皆不宜埋线,因身体处于较虚弱状态,若埋线可能容易出现头晕、恶心想吐、走路不稳、心跳加快等;另泡汤后因全身血液循环加速,也应避免埋线,建议至少间隔2小时。
1、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
2、清明节是传统的重大春祭节日,扫墓祭祀、缅怀祖先,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不仅有利于弘扬孝道亲情、唤醒家族共同记忆,还可促进家族成员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清明节融汇自然节气与人文风俗为一体,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合一,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先祖们追求“天、地、人”的和谐合一,讲究顺应天时地宜、遵循自然规律的思想。
3、清明节与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只靠一种食物单打独斗无法降低癌症危险,但如果把它们合理地搭配起来,效果就会迥然不同。就餐时,素食至少要占2/3,而动物蛋白最好不超过1/3。
超重会增加结肠癌、食管癌和肾癌等多种癌症发病几率。而水果蔬菜既有助于保持健康体重,又有助于降低癌症风险。专家建议,每天至少吃5份水果蔬菜。
美国癌症协会表示,补充叶酸的最佳方法不是吃药,而是多吃水果、蔬菜和强化谷物食品。叶酸有助于预防结肠癌、直肠癌和乳腺癌。每天早餐中的谷物和全麦食品是叶酸的最好来源。其他富含叶酸的食物还包括:橙汁、柠檬、草莓、芦笋和鸡蛋、鸡肝、豆类、菠菜,莴苣等。
偶尔吃一次三明治或热狗,对健康并无大碍。但少吃腊肠、火腿之类的加工肉食,有助于降低结直肠癌和胃癌的发病率。另外,熏肉和咸肉中潜在的致癌物也会增加癌症风险。
吃西红柿可降低包括前列腺癌在内的多种癌症风险,因为西红柿中丰富的番茄红素发挥了关键作用。研究还显示,番茄汁、番茄酱等西红柿制品也具有抗癌的潜力。
1、送王船也称烧王船、祭王船、贡王等,是一种消灾祈安的祭典,是王爷信仰中最具代表性的科仪,是闽南人对海洋的敬畏和感恩,闽台海洋文化的表征之一。
2、所谓送王船就是在特定的日子,建造一只精美的“王船”。装载金钱、柴米油盐等生活用品和鸡羊等牲礼,请来代天巡狩的王爷上船并将孤魂野鬼一并带走,使之随王爷和王船一起离开,意在消除灾难,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整个活动大致从“造王船”开始,接着“游王船”,最后“烧王船”,其中以“烧王船”这个环节为高潮。
3、2011年6月被公布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