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我们先了解一下反复发烧,正常小儿的基础体温为36.9℃-37.5℃。一般当体温超过基础体温1℃以上时,可认为发热。其中,低热是指体温波动于38℃左右,高热时体温在39℃以上。连续发热两个星期以上称为长期发热。
第二:为了方便散热要少穿一点。但不能过少。有些父母怕孩子着凉或者想让孩子发汗,便给孩子捂很厚的衣服,甚至盖上厚厚的大棉被,这种做法不利于孩子机体的散热。
第三:在饮食方面要注意。因发烧会使孩子丢失很多水分,感觉干渴,所以需要不断地给孩子喝水,以补充丢失的水分。还可以给孩子准备含水分比较多的水果,如西瓜,非常符合生病孩子的口味。
一般常用的物理降温方法:1、温水浴,用30°C的温水帮小孩洗澡20~30分钟。妈妈在帮小孩洗澡的时候,避免小孩吹到冷风。2、冰袋降温,在小孩的前额敷上冰袋散热降温,同时要保持家里空气流动,避免室内过于闷热,空气不流动衣着宽大,忌用棉被包裹。同时小孩一定要喝水和多休息。
一般常用的的药物降温方法:小孩高烧,可以使用一些儿童专用的退烧药如小葵花小儿柴桂退热颗粒。许多妈妈都习惯用布洛芬悬液或泰诺林等西药退烧药,这类高效退烧药虽然退烧效果明显,但因为宝宝发烧常常是因为病毒感染,西药可以快速退热但却不能解决病原体感染的根本问题,所以会反反复复。同时小孩子肝脏发育不健全,过量使用西药会对幼儿的胃肠道、肝脏产生损伤,影响宝宝健康发育。在小孩高烧的时候,妈妈们可以选用小葵花小儿柴桂退热颗粒联合西药服用的方式,一来标本兼治,防反复;二来减少西药用量更安全;小葵花小儿柴桂退热颗粒纯中药制剂,它可以起到解热、抗菌、抗病毒和抗惊厥等作用,甜橙口味,孩子也爱喝,也方便家长喂服。如果小孩吃此类退烧药超过48小时仍高烧不退,应马上去医院就诊。小孩常用的还有一种是溶栓类退烧药物。这种药物是塞到小儿肛门直肠处,效果快速明显。但不能多次使用,因为会对直肠粘膜造成损伤。一般在孩子高烧特别严重时,配合高效退烧药、退热贴等使用。
办法一:如果孩子发烧虽高,但精神尚好,服药退热后仍能笑能玩,与平时差不多,表明孩子病情不重,可以放心在家中调养。若孩子精神萎靡、倦怠、表情淡漠,则提示病重,应赶快去医院。
办法二:发烧是机体对抗微生物入侵的保护性反应,有益于增强机体抵抗力,因此,38.5℃以下的体温不必服退热药,只有体温超过38.5℃以上,才需采取退烧措施。
办法三:要鼓励孩子多喝开水,多吃水果。发热后孩子食欲减退,可准备一些可口和易于消化的饭菜,选择孩子体温不高,或吃药退烧的时机进食,但不要吃得太饱。
首先儿童发热是机体的一种防卫反应,但发热过高或儿童反复发烧可使机体各种调节功能受累,从而影响小儿的身体健康。因此,见到小儿发热时,应积极查明原因,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其次,儿童反复发烧或者发高烧占小儿夜间急诊的80%左右,而感冒是引起发烧的最常见疾病。孩子发烧,急煞父母。其实,只要掌握正确的护理方法,在短期内让孩子退烧是不成问题的
然后,儿童反复发烧怎么办呢?我们可以这样:对夜晚突然发高烧(测量腋温≥39℃)的小儿,可采取下列护理措施:装有空调家庭可保持室温在21℃—24℃;鼓励孩子多饮凉开水或清洁液体,一晚至少300毫升;
体温38.5℃以下首选物理降温进行干预。发烧是儿童感染性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症状,对于发烧的处理大体可以分为“物理处理”和“药物处理”,通常来说,当儿童体温低于38℃时不需要采用药物处理,而是选择正确的物理降温方法即可。例如贴退热贴、多喝水、洗温水澡等方式都有助于体温的降低。
婴幼儿体温38.5℃以上需要进行药物治疗。如果发现孩子的体温已经超过38.5℃时,爸妈应该密切观察孩子的情况以便做出及时的反应。对于婴幼儿来说,当其体温超过38.5℃时,需要给予药物治疗。
体温39℃以上需要在医生指导下用药治疗。当孩子体温已经超过39℃属于高度发热时,通常情况下选择西药治疗。目前临床常用的是布洛芬类退烧药和扑热息痛类退烧药,这两类药物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安全的。但必须明确一点是,爸妈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尤其是注意用药的剂量,并且要将宝宝及时送院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