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红枣粽子是一道传统的美味吃食,是由糯米、小枣、粽叶等食材制成的食品。做法简单,营养健康,并具有养益气、补脾健胃、轻身延年和可防癌抗癌等功效。
2、肉粽起源于福建泉州,闽南地区以及台湾东南亚的特色传统美食,作为端午节节日食俗。其选料讲究,配料多样,制作精细,历史悠久,味道香甜,油润不腻,色泽红黄闪亮,以独有的风味,享誉海内外。
3、八宝粽子,特色传统名点,端午节节日食俗,关于端午节吃粽的来历,说法不一。最广泛、最有影响的说法是对2000年前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纪念。
4、蛋黄粽:糯米、新鲜五花肉、咸蛋黄、粽叶、蚝油、生抽、老抽、美极鸡粉、美极鲜味汁、姜末、五香粉。
5、碱水粽,咸肉碱水粽子的做法是在粽子中属于非常经典的,主要原料是糯米、五花肉、眉豆、花生米和食用碱等。
1、端午节法定节假日是1天。
2、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龙节、正阳节、天中节等,节期在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
3、端午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至正南中天,是龙飞天的日子,即如《易经·乾卦》第五爻的爻辞曰:“飞龙在天”。端午日龙星既“得中”又“得正”,乃大吉大利之象。
4、端午节的起源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杂揉了多种民俗为一体,节俗内容丰富。扒龙舟与食粽是端午节的两大礼俗,这两大礼俗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
1、《端午》唐·文秀,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2、《竞渡歌》唐·张建封,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
3、《七律·端午》唐·殷尧藩,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1、传统端午节门上挂的草是艾草,挂艾草是端午节的一种传统的习俗。
2、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龙节、正阳节、天中节等,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至正南中天,是龙飞天的吉日,即如《易经·乾卦》第五爻的爻辞曰:“飞龙在天”。端午日龙星既“得中”又“得正”,乃大吉大利之象。其起源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杂糅了多种民俗为一体,节俗内容丰富。扒龙舟与食粽是端午节的两大礼俗,这两大礼俗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
3、端午节,本是先民创立用于拜祭龙祖、祈福辟邪的节日。因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罗江自尽,后来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总的来说,端午节起源于上古先民择“飞龙在天”吉日拜祭龙祖、祈福辟邪,注入夏季时令“祛病防疫风尚;把端午视为“恶月恶日”起于北方中原,附会纪念屈原等历史人物纪念内容。
4、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端午文化在世界上影响广泛,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也有庆贺端午的活动。2006年5月,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2008年起,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将其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端午节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1、端午定制帆布袋:在社会不断发展的今天,端午节公司福利一定要贴合节日主题,所以送粽子就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可以在包装和搭配上有所创新,对于粽子礼盒上不要每年的感觉都是一样的,可以适当的换一下材质,比如帆布袋,通过帆布袋既可以多次利用又美观大方。
2、粽子搭配周边产品:粽子是必不可以少的一种礼品,但是同样的在送粽子的时候可以适当搭配一些其他的产品,条件好一点的公司可以送一些高档一点的电子产品,对于经济能力有限的公司可以考虑送一些公司的周边产品,不管是小钥匙扣,还是公司的抱枕或者是公司的一件主题文化衫。这些都是非常不错的选择。
3、现金或者免理由请假条:公司在端午节发放端午节福利,就是为了体现公司对于员工的激励和认可的关怀变现,进而提高员工的忠诚度。那么端午节公司福利的形式就可以适当改变,变成现金或者是一张免理由请假条,这些都是可以体现公司对于员工的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