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肉汤之所以呈白乳白色,不是因为加了牛奶、米汤之类的东西,而是羊肉慢慢熬,脂肪在汤水中加热乳化了(脂肪以极小的油滴形态悬浮在汤里)所以呈现白色。关键就是煮的时间足够长(长达几个小时)。不过,如果没有条件长时间大火力加热的话,可采取这些小妙招:
1、可以在熬汤前用一点油把羊肉炒或煎一下,然后加热水,用大火催10分钟,再转中小火,就可以达到效果了。先炒,再煮,就有白汤了。鱼汤同理。大火熬。一定要大火,用文火的话汤是清的。
2、在熬汤的时候放一些白色的羊油,一起熬制,很快便会出现”白色味美“羊汤。
3、和羊蹄一起熬。许多人熬羊肉汤时都不加羊蹄,其实羊蹄含有大量的胶元蛋白,受热后析出渗入水中,使汤汁浓稠。当然,羊蹄不可用得过多,否则汤汁会过于浓稠。总之,不能用纯肉炖汤,一定要有骨头。放些羊杂、羊蹄更好。
4、加入鲫鱼一起熬,可提鲜增香,除去羊肉的腥膻味,使汤汁增白。加入甘蔗也可除去腥膻味和增加汤汁的鲜味。
1、羊排肉洗净,沥干血水切块。葱姜洗净分别切段、片备用。羊排肉内放入料酒、姜片抓匀,淹渍半小时。白萝卜洗净,去根须,切成块。
2、锅内倒油烧至六成热,放入葱段煸香,放入腌渍好的羊排肉,大火翻炒过油。
3、汤锅内倒适量清水,大火烧开后放入羊肉,开锅后撇去浮沫,放十几颗花椒去腥,用小火焖煮2小时。
4、放入萝卜继续焖煮1小时,加盐、味精,撒点葱花即可。
1、羊肉汤的主材料是鲜羊肉和羊骨头,将鲜羊肉和羊骨头在水中泡10分钟左右,然后冲干净,将羊肉切成方块放入锅中,将羊骨头敲裂后放入锅中,加大半锅(淹没肉和骨头)冷水开始煮沸,煮开后用勺子去血沫。
2、然后配羊肉汤香料:生姜50克、当归15克、白芍30克、桂枝20克、甘草15克、红枣10个、香叶5克、花椒5克、八角(大茴香)6克、小茴香6克。配料克数大约就行。
3、将生姜洗干净后,将姜块放在菜板上用刀面拍裂后,放入锅中与羊肉和羊骨头一起煮汤,它主要起去腥味,并有养胃作用。
4、将当归、白芍、桂枝、甘草、香叶、花椒、八角(大茴香)、小茴香按以上克数配制好,用纱布包裹好或用料包盒装好。
5、将红枣提前半小时用热水泡一泡,洗干净后,放入羊肉汤锅中,再将以上配好的料包也放在羊肉汤锅中煮即可。
1、原料:带骨羊腿肉约1000克、萝卜1个、山药1根、盐、葱、姜、八角2个、植物油适量。
2、将羊肉洗净剁块。姜切片、葱切段。
3、萝卜洗净切厚片、山药去皮,洗净,切小段。羊肉和羊骨入开水锅中焯水后冲净血沫。
4、炒锅放少许油烧至六七成热,放入羊肉、姜片和葱段翻炒约5分钟。
5、转入砂锅,加入没过羊肉的清水、八角和料酒。
6、大火烧开后转中小火炖约2个小时。
7、待汤汁变白。
8、加入萝卜片、山药段和盐再炖约20-30分钟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