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念奴娇·赤壁怀古》
作者:苏轼(北宋文学家、书法家)
朗读者:王佩瑜(著名京剧演员)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2、1、《写给母亲》
作者:贾平凹(当代作家)
朗读者:斯琴高娃(著名女演员)
人活着的时候,只是事情多,不计较白天和黑夜。人一旦死了日子就堆起来:算一算,再有二十天,我妈就三周年了。
三年以前我每打喷嚏,总要说一句:这是谁想我呀?我妈爱说笑,就接茬说:谁想哩,妈想哩!这三年里,我的喷嚏尤其多,往往错过吃饭时间,熬夜太久,就要打喷嚏,喷嚏一打,便想到我妈了,认定是我妈还在牵挂我哩。
我妈在牵挂着我,她并不以为她已经死了,我更是觉得我妈还在,尤其我一个人静静地待在家里,这种感觉就十分强烈。我常在写作时,突然能听到我妈在叫我,叫得很真切,一听到叫声我便习惯地朝右边扭过头去。从前我妈坐在右边那个房间的床头上,我一伏案写作,她就不再走动,也不出声,却要一眼一眼看着我,看得时间久了,她要叫我一声,然后说:世上的字你能写完吗,出去转转么。
三周年的日子一天天临近,乡下的风俗是要办一场仪式的,我准备着香烛花果,回一趟棣花了。但一回棣花,就要去坟上,现实告诉着我,妈是死了,我在地上,她在地下,阴阳两隔,母子再也难以相见,顿时热泪肆流,长声哭泣啊。
生活的每一天都能欣赏,失败也有失败的美。
选择是一种智慧 也是一次又一次选择的结果。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
总有一段文字,影响生命的成长,总有一个人在生命中,留下抹不去的痕迹,朗读者 一个人 一段文。
人生,缘始于“遇见”,情长于“陪伴”。陪伴是温暖人心的力量;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陪伴,是我能给你最好的礼物。一篇好文,一个好故事,一次真诚的分享。朗读,也是一种陪伴。不喧哗,自有声。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永恒的选择题,以至于到最后我们成为什么样的人,可能不在于我们的能力,而在于我们的选择。
年过半百,一如初见,爱情的保质期——永远。
某种意义上说,世间一切,都是遇见。冷遇见暖,就有了雨;冬遇见春,有了岁月;天遇见地,有了永恒;人遇见人,有了生命。
愿你有好运气,如果没有,愿你在不幸中学会慈悲。愿你被很多人爱,如果没有,愿你在寂寞中学会宽容。
朗读者就是朗读的人,在我看来可以分为两部分来理解,朗读是传播文字,而人则是展现生命,和值得关注的文字完美结合,就是我们的朗读者。
陪伴 很温暖,它意味着这个世界上,有人愿意把最美好的东西给你,那就是时间,当然陪伴也是一个很平常的词,日复一日 年复一年,到最后陪伴就成为了一种习惯。
1、陆川、王宗仁《藏羚羊的跪拜》
这是听来的一个西藏故事.发生故事的年代距今有好些年了.
那时候,枪杀,乱逮野生动物是不受法律惩罚的.就是在今天,可可西里的枪声仍然带着罪恶的余音低回在自然保护区巡视卫士们的脚步难以到达的角落.
当时,经常跑藏北的人总能看见一个肩披长发,留着浓密大胡子,脚穿长统藏靴的老猎人在青藏公路附近活动.
那天是他很有福气的日子.大清早,他从帐篷里出来,伸伸懒腰,正准备要喝一铜碗酥油茶时,突然瞅见两步之遥对面的草坡上站立着一只肥肥壮壮的藏羚羊.沉睡了一夜的他浑身立即涌上来一股清爽的劲头.丝毫没有犹豫,就转身回到帐篷拿来了杈子枪.他举枪瞄了起来,奇怪的是,那只肥壮的藏羚羊并没有逃走,只是用乞求的眼神望着他,然后冲着他前行两步,两条前腿扑通一声跪了下来.与此同时,只见两行长泪从它眼里流了出来,老猎人的心头一软,抠扳机的手不由得松了一下,
藏区流行着一句老幼皆知的俗语:天上飞的鸟,地上跑的鼠,都是通人性的.此时藏羚羊给他下跪自然是求他饶命了.
他是个猎人,不被藏羚羊打动是情理之中的事.他双眼一闭,扳机在手指下一动,枪声响起,那只藏羚羊便栽倒在地.它倒地后仍是跪卧的姿势,眼里的两行泪迹也清晰地留着.
次日,老猎人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对那只藏羚羊开膛扒皮,他的手仍在颤抖.腹腔在刀刃下打开了,他吃惊得叫出了声,手中的屠刀咣当一声掉在地上……原来在藏羚羊的子宫里,静静卧着一只小藏羚羊,它已经成形,自然是死了.这时候,老猎人才明白为什么那只藏羚羊的身体肥肥壮壮,也才明白它为什么要弯下笨重的身子为自己下跪.它是在求猎人留下自己的孩子的一条命呀!
天下所有慈母的跪拜,包括动物在内,都是神圣的.
老猎人的开膛破腹半途而停.
当天,他没有出猎,在山坡上挖了个坑,将那只藏羚羊连同它那没有出世的孩子掩埋了.同时埋掉的还有他猎枪……
2、许镜清、巴金《灯》
我望着这些灯,灯光带着昏黄色,似乎还在寒气的袭击中微微颤抖。有一两次我以为灯会灭了。但是一转眼昏黄色的光又在前面亮起来。这些深夜还燃着的灯,它们,似乎只有它们默默地在散布一点点的光和热,不仅给我,而且还给那些寒夜里不能睡眠的人,和那些这时候还在黑暗中摸索的行路人,
大片的飞雪飘打在我的脸上,我的皮鞋不时陷在泥泞的土路中,风几次要把我摔倒在污泥里,我似乎走进了一个迷阵,永远找不到出口。但是我始终挺起身子向前迈步,因为我看见了一点豆大的灯光。灯光,不管是哪个人家的灯光,那可以给行人——甚至像我这样的一个异乡人指路。
我爱这样的灯光,几盏灯甚或一盏灯的微光固然不能照彻黑暗,可是它会给寒夜里一些不眠的人带来一点勇气,一点温暖。
孤寂的海上的灯塔挽救了许多船只的沉没,任何航行的船只都可以得到那灯光的指引。哈里希岛上的姐姐为着弟弟点在窗前的长夜孤灯,虽然不曾唤回那个航海远去的弟弟,可是不少捕鱼归来的邻人都得到了它的帮助。
光驱散了我心灵的黑暗,热促成它的发育。一个朋友说:“我们不是单靠吃米活着的。”我自然也是如此。我的心常常在黑暗的海上漂浮,要不是得着灯光的指引,它有一天也会永沉海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