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孙敬刻苦读书的方法就是“悬梁刺股”里的悬梁。
2、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
3、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 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 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
4、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他就找一根绳子, 一头牢牢地绑在房梁上。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扯痛,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
1、《劝学》
唐·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2、《白鹿洞诗》
唐·王贞白
读书不觉春已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
3、《观书有感》
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月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4、《读书有所见作》
清·萧抡谓
人心如良苗,得养乃兹长。
苗以泉水灌,心以理义养。
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
一月不读书,耳目失清爽。
5、《读书》
清·法式善
读书如树木,不可求骤长。
植诸空山中,日来而月往。
露叶既畅茂,烟打渐苍莽。
6、《读山海经》
宋·陶渊明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
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
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
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
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
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
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7、《宋安淳秀才失解西归》
宋·苏轼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他日名宦恐不免,今日栖迟那可追。
8、《冬夜读书示子聿》
宋·陆游
古来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9、《书院》
宋·刘过
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
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
10、《和董传留别》
宋·苏轼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
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
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
11、唐·杜甫《冬夜读书示子聿》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多读书就能养成学习的好习惯。就像是吃饭睡觉一样,经常读书就成为一个固定的学习习惯,一段时间内不读书就会空落落的。用读书来填补自己空虚的精神世界。
多读书可以增加知识量提高能力。“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多了脑子里积累的知识多了,写文章会更富有文采、美感。书是知识的源泉,能够增长见识开阔眼界,不出门便知天下事。
多读书可以修身养性。一本好书就是一个良师益友,教会我们很多做人的道理。多读书能让人陶冶情操,使人知书达理、温文尔雅有风度。“腹有诗书气自华”
多读书可以给自己一个客观的定位。读书可以调节身心健康,使人明白生活的意义找到自己生活的位置和生存价值,使人更加的理性用正确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困难。
多读书让自己的心灵更加的豁达从容。读书能使人变得聪明,给人智慧和知识明白生活的哲理,可以激起我们对生活的热情而更好的活着。一本好书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
多读书能让自己在工作生活中崭露头角。“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多读书可以丰富知识量提高能力解决更多的难题,可以明事理更好与人沟通结交更多的朋友,可以解决思想上的压力感情上的困惑让人豁然开朗。
1、从兴趣出发。兴趣是一个人做任何事情的动力源泉:有兴趣、兴趣浓,事情自然能做好;兴趣淡、没兴趣,事情自然做不好。因此,兴趣在我们做任何一件事情中所扮演的角色忽视不得。
2、读书要有目标。读书没有目标,最终的结局有两种:半途而废;始终停留在浅阅读的层面,很难提高,很难进步。所以,读书要养成习惯,确立明确的读书目标,就很重要。
3、读书要有计划。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读书同样如此。读书有了明确的读书目标,接下来如何去走,答案是得有一个科学合理的读书计划。
4、读书要勤于动笔。老话说得好:不动笔墨不读书,实乃千古至理。读书而不动笔,时间长了,自然觉着索然无味、毫无意义。相反,如果勤动笔、多思考、多写写,天长日久,就会积累许多有益的资料。
5、要读以致用。读书之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践行,一是著书立说。前者是指读了书中有益的东西,我们就应当在实际生活去实践、去体会。至于著书立说,不仅可以提高我们自己的学问修养,人品德行,更重要的是还能影响他人,使读到我们著作的人也能像我们读好书一样,终生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