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鸡胸肉用刀背拍一下,切成大拇指甲大小的丁,葱切段,用料酒、食用油、白胡椒粉和淀粉腌渍十分钟入味。
2、锅里放油,七八成热下鸡丁炒至变白,放入干辣椒、葱和花椒炒出香味。
3、放入豆瓣酱,大火炒至粘稠干松后关火,拌入花生米即可。
1、宫保鸡丁的宫保是指官衔,是明、清各级官员的虚衔。
2、宫保最高级荣誉官衔为太师、少师,太傅、少傅,太保、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少师,太子太傅、太子少傅,太子太保、太子少保,缘大臣加衔或死后赠官,通称宫衔;咸丰后不再用“师”而多用“保”。如丁宫保(丁宝桢),袁宫保(袁世凯)。
1、“所谓“宫保”,是丁宝桢的荣誉官衔。丁宝桢是“宫保鸡丁”的发明者。 一说:丁宝桢原籍贵州,清咸丰年间进士,曾任山东巡抚,后任四川总督。他一向很喜欢吃辣椒与猪肉、鸡肉爆炒的菜肴,据说在山东任职时,他就命家厨制作“酱爆鸡丁”等菜,很合胃口,但那时此菜还未出名。
2、调任四川总督后,每遇宴客,他都让家厨用花生米、干辣椒和嫩鸡肉炒制鸡丁,肉嫩味美,很受客人欢迎。后来他由于戍边御敌有功被朝廷封为“太子少保”,人称“丁宫保”,其家厨烹制的炒鸡丁,也被称为“宫保鸡丁”。
1、指官职。
2、宫保是丁宝桢的荣誉官衔,丁宝桢是“宫保鸡丁”的发明者,由于他御敌有功,被朝廷追赠为太子少保,人称丁宫保,宫保指的就是创作者丁宝桢,也就是丁宫保。
3、传说在清代年间,曾任四川总督的丁宝桢,生前封“太子少保”,人称丁宫保。丁宫保莅位后,在一次宴会上,侍者端上加有油酥花生米的青椒鸡丁,宫保大赞,问此菜何名。主人灵机一动,答曰:“此菜无名,既然大人喜爱,就叫宫保鸡丁。”菜名又此而来。此菜特点为:淡白、翠绿。金黄错杂;鲜嫩、微辣、脆香具备。用猪肉作原料亦可,则名宫保肉丁。
宫保鸡丁,是一道闻名中外的特色传统名菜。鲁菜、川菜、贵州菜中都有收录,原料、做法有差别。该菜式的起源与鲁菜中的酱爆鸡丁,和贵州菜的胡辣子鸡丁有关,后被清朝山东巡抚、四川总督丁宝桢改良发扬,形成了一道新菜式——宫保鸡丁,并流传至今,此道菜也被归纳为北京宫廷菜 。之后宫保鸡丁也流传到国外。
宫保鸡丁选用鸡肉为主料,佐以花生米、黄瓜、辣椒等辅料烹制而成。 红而不辣、辣而不猛、香辣味浓、肉质滑脆。由于其入口鲜辣,鸡肉的鲜嫩配合花生的香脆。
1、鸡胸肉用刀切成大小均匀的丁,大约7.5px左右厚和宽
2、花生米放烤箱中150度上下火烤13分钟左右取出去掉外层红皮。家里没有烤箱可以直接放锅里炒熟或油炸熟,我习惯用烤箱烤,简单方便,同时还不用担心烤糊
3、胡萝卜、黄瓜分别切丁备用,大葱切段备用
4、切好的鸡丁中加入红薯淀粉、生抽、盐和少许清水拌均匀腌制3~5分钟入味
5、煤气灶开火,锅里倒入适量的食用油,油烧热后放入大葱段小火慢慢煸炒出香味
6、炒香后加入干红辣椒和花椒粒一起快速翻炒出辣椒的香味
7、加入胡萝卜翻炒至表面稍稍变色
8、放入腌制过的鸡丁大火快速翻炒
9、大约炒30秒左右后鸡肉表面全部变成白色
10、放入香醋快速翻炒几下入味
11、加入黄瓜、花生米和少许盐
12、翻炒均匀后关火出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