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民俗传说中有一个叫“夕”的怪兽,每年腊月三十日过来祸害百姓。
2、后来,老百姓便向略微笨拙的灶王爷求救。于是灶王爷上天搬救兵,请到了神农的孙子——“年”。
3、虽然“年”还很小,但是很勇敢,是个小英雄。“年”决定下凡人间,为民除害,他带了两样法宝,一个是喷霹雳火花的竹筒,另外一个万彩红绫。
4、到了腊月三十的晚上,怪兽“夕”果然来了。“年”拿着他的两件宝贝与怪兽“夕”进行了一番激烈的搏斗,终于除掉了怪兽“夕”。
5、后来,为了纪念,人们把腊月三十这天称为“除夕”;而为了纪念“除夕英雄”,就把正月初一叫做“年”。初一,就要欢欢喜喜“迎新年”。
6、而“年”用的那两件降服怪物的宝贝,万彩红绫和霹雳竹筒就演化为了对联和爆竹。
1、除夕,除去忧愁,除掉烦恼,迎接幸福,迎接美好,愿吉祥伴随你,好运青睐你,平安依赖你,健康眷恋你,快乐亲吻你,幸福拥抱你!
2、除夕来到人欢笑,幸福的人蹦蹦跳;手牵福龙送玉兔,愿福气沾满手,爱情事业双丰收;金龙盘绕紫气冒,愿金银堆满屋,财运好运皆围绕。除夕祝你辞旧迎新幸福到。
3、团团圆圆年夜饭,热热闹闹春晚看,开开心心幸福伴,快快乐乐欢笑展。迎新春辞旧岁,除夕夜祝福美,祝朋友,万事如意!除夕快乐!
4、今夕是除夕,快乐又如意。饺子最醇香,美酒更芬芳。佳肴数不尽,欢畅一家亲。举杯情切切,相约来守夜。合乐笑盈盈,谈话到天明。除夕快乐!
1、愿新的一年,仍有阳光满路,温暖如初。
2、爆竹辞旧岁,欢喜过大年;爆竹炸上天,来年赚一圈;爆竹炸得响,钱财如水淌;爆竹炸最后,钞票赚得厚;爆竹时时放,来年旺旺旺!愿除夕快乐!
3、除夕,要守岁;今晚,年轻人可以晚点睡。
4、又是新的一年,离自己定下的目标有近了一步。
5、新年愿望:雪花变成爆米花,有人赚钱给我花。
6、春节来到,我用一颗福气,两颗运气,三颗财气,四颗贵气,五颗神气煲出一碗六全大补汤,让你七星高照,八方来财,九天揽月,十全十美!春节快乐!
1、《除夜》
【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2、《田家元日》
(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3、《卖痴呆词》
(唐)范成大
除夕更阑人不睡,
厌禳钝滞迫新岁;
小儿呼叫走长街,
云有痴呆召人卖。
4、《除夜》
(唐)来鹄
事关休戚已成空,
万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晓鸡声绝后,
又将憔悴见春风。
1、除夕,为岁末的最后一天夜晚。岁末的最后一天称为“岁除”,意为旧岁至此而除,另换新岁。除,即去除之意;夕,指夜晚。“除夕”是岁除之夜的意思,又称大年夜、除夕夜、除夜等,时值年尾的最后一个晚上。除夕是除旧布新、阖家团圆、祭祀祖先的日子,与清明节、七月半、重阳节是中国民间传统的祭祖大节。除夕,在国人心中是具有特殊意义的,这个年尾最重要的日子,漂泊再远的游子也是要赶着回家去和家人团聚,在爆竹声中辞旧岁,烟花满天迎新春。
2、“年”的最后一天,称为“岁除”,那天晚上叫“除夕”。它与新年首尾相连,谓之“岁穷月尽、挨年近晚”,是新一年的前夕,是除旧迎新的重要时间交界点。除夕因常在农历十二月廿九或三十日,故又称该日为大年三十。岁除之日,民间尤为重视,家家户户忙忙碌碌或清扫庭舍,除旧布新,张灯结彩,迎祖宗回家过年,并以年糕、三牲饭菜及三茶五酒奉祀。
3、除夕自古就有祭祖、守岁、团圆饭、贴年红、挂灯笼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受中华文化的影响,除夕也是汉字文化圈国家以及世界各地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2007年,除夕依《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正式成为中国法定节假日。2014年,除夕依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决定进行调整,不再作为中国法定节假日。
4、除夕通常会被称为大年三十,但是其实由于阴历历法的原因,除夕的日期可能是十二月三十,也可能是十二月廿九,但不论如何,它都是阴历年的末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