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景泰蓝的制作作者:叶圣陶。
2、《景泰蓝的制作》是叶圣陶写作的一篇文章,出自他的《小记十篇》,记录了景泰蓝这一工艺品的制作过程。现收录在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教科书中。
3、景泰蓝,历史上称为珐琅器,工艺上称为“铜胎掐丝珐琅”,是北京著名的传统特种工艺品。在明朝的景泰年间(1450-1457),这项工艺已经十分成熟,尤其是蓝釉料有了新的突破,像蓝宝石般浓郁的宝蓝,高贵华美,所以,被称为“景泰蓝”。到现代,虽然景泰蓝的工艺品已是各种色彩具备,但仍然沿用着“景泰蓝”的习惯称谓。
1、关于景泰蓝的起源,在考古学界没有统一的答案。一种观点认为景泰蓝诞生于中国的唐朝;另一种观点认为珐琅技术起源于公元前12世纪,在欧洲和西亚的一些帝国中很流行。
2、13世纪,忽必烈西征元代,珐琅技术从西亚和阿拉伯传入中国。它首先在中国云南流行,然后到了首都,它很快就受到历代宫廷的喜爱。但学术界也有公认的观点,即明朝宣德时期是中国景泰蓝技术的辉煌时期,景泰年前更是继承了宣德时期景泰蓝制造工艺的优势,并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最终达到了一个辉煌的阶段。
北京。景泰蓝起源久远兴于明清。 景泰蓝,历史上称为珐琅器,工艺上称为“铜胎掐丝珐琅”,是北京著名的传统特种工艺品。在明朝的景泰年间(1450-1457),这项工艺已经十分成熟,尤其是蓝釉料有了新的突破,像蓝宝石般浓郁的宝蓝,高贵华美,所以,被称为“景泰蓝”。
景泰蓝,亦称“铜胎掐丝珐琅”,它是一种特种工艺品,是用细扁铜丝做线条,在铜制的胎上捏出各种图案花纹,再将五彩珐琅点填在花纹内,经烧制、磨平镀金而成。外观晶莹润泽,鲜艳夺目。景泰蓝是北京著名的传统工艺品。因其在明朝景泰年间盛行,制作技艺比较成熟。
关于景泰蓝的起源,考古界没有统一的答案。一种观点认为景泰蓝诞生于唐代;另一种说法是元代忽必烈西征时,从西亚、阿拉伯一带传进中国,先在云南一带流行,后得到京城人士喜爱,才传入中原。但有一点是学术界公认:明代宣德年间是中国景泰蓝制作工艺优点,并达到了一个新的顶峰时期,“景泰蓝”一词也从此诞生。釉色均肥,丝工粗犷,饰纹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