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设计思考
“有一种记忆可以很久,有一种思念可以很长,有一双手的手心特别温暖,让我们一生无法忘怀......”
有人说,父爱如山,大爱无言;有人说,父亲的爱是一颗不落的星星,温暖幸福的微笑永远荡漾在我们的心里。父亲的角色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现代家庭中,爸爸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是繁忙、威严的,孩子与爸爸接触交流的机会也是比较少的。
为此,在父亲节到来之际,我们开展“我爱你爸爸”的主题活动,提供孩子和爸爸沟通交流的机会,增进父子、父女间的感情。
2、活动时间
父亲节前一周6月11日--6月15日
3、主题目标
让幼儿知道6月的第三个星期天是父亲节,理解爸爸的辛苦和工作。
让幼儿学会如何去理解父母、尊敬父母、体谅关心父母,与父母和谐相处。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以实际的行动来回报父母。
通过游戏活动增进幼儿与父亲间的感情,让爸爸明白自己在孩子们心目中的位置,在繁忙的工作之余留点时间陪伴孩子,让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留下更多美好的回忆。
4、活动方案
各班在父亲节前一周可搜集幼儿和爸爸的合影或是只搜集幼儿爸爸的照片或是爸爸小时候的照片等,并举行“照片展”、“比谁帅”。
鼓励幼儿回家帮助爸爸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倒水、拿报、洗脚等。
开展系列的教育活动:父亲节的由来、社会《爸爸的手》、歌曲《我的好爸爸》调查爸爸、采访爸爸、说一说爸爸、夸一夸爸爸、画一画爸爸。
年级组或班级可根据班级情况开展亲子活动:《角色反串》、《小脚踩大脚》、《骑大马》等。
为爸爸制作手工礼物,亲手送给爸爸;为爸爸演唱《感恩的心》,用歌声表达对爸爸的爱。
1、活动目的:
书是人类的朋友,书是人类提高的阶梯!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经过开展“和书交朋友,读书伴我成长,遨游知识大海洋”系列读书活动,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让每一个学生都想读书、爱读书、会读书,从小养成热爱书籍,博览群书的好习惯,并在读书实践活动中陶冶情操,获取真知,树立梦想!
2、活动目标:
(1)经过活动,使学生养成热爱读书,博览群书的好习惯。
(2)经过活动,使学生从书本中得到心灵的慰藉,寻找生活的榜样,净化自我的心灵。
(3)经过活动,促进学生知识更新,思维活跃,综合实践本事的提高。
(4)经过活动,引导学生与经典、好书交朋友,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为营造书香学校奠定基础。
3、活动主题:
(1)我读书,我欢乐!
(2)阅读,是与我们相伴一生的精神家园。
4、活动资料:
读书、诵经、阅报。
“读书”,按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和学生的实际,规定阅读总量,推荐优秀阅读书目,《三字经》必读,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诵经”,吸收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继续开展古诗文诵读活动,诵读古诗、词、文。“阅报”,阅读程度适合的儿童报刊。提倡一人一报(刊),每一天阅读10分钟。
1、首先确定主题,就是你这个活动想要用什么方式去吸引大家。
2、然后确定活动目的,活动时间,活动预算等。
3、接着进行活动前期的调研。
4、竞争对手分析。
5、最后活动期间的注意事项和安排,活动后期的跟进。
1、活动准备
(1)材料:幼儿用书《快乐的端午节》、故事磁带《端午节的传说》、《端午节的习俗》
(2)准备:邀请会包粽子的家长做志愿者
(3)包粽子的材料及工具:如粽叶、大米、红豆沙、蛋黄、线、剪刀等。
2、活动过程
(1)幼儿相互交流,初步了解端午节。
“今天是什么节日?”幼儿和同伴交流。
“端午节是怎么来的,有没有小朋友知道它的传说?”幼儿相互交流。
请个别幼儿表述,重点引导幼儿表述端午节的时间。
师生共同小结:端午节是中国农历的五月初五。幼儿园端午节活动方案2、引导幼儿了解端午节的来历、风俗习惯。
(2)组织幼儿欣赏故事:《端午节的传说》、《端午节的习俗》
“在端午节这天,人们都有哪些活动,为什么进行这样的活动?”幼儿分组交流。 请每组选1名幼儿在集体面前发言。教师小结:端午节人们会进行许多活动,如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佩香囊等。
3、幼儿交流吃粽子的经验。
“你们吃过或者见过哪些粽子?”幼儿和同伴交流。
教师和幼儿共同小结:粽子有各种各样的口味,里面有不同的馅。
4、幼儿和家长志愿者共同包粽子。
(1)“小朋友们包过粽子吗?包粽子需要哪些材料?今天我们请来了会包粽子的家长,我们一起学习粽子吧!”
(2)幼儿分组和家长志愿者共同包粽子,引导幼儿为家长志愿者拿、放材料,边看边交流。
(3)“包粽子的顺序是什么?包粽子时需要注意什么?你看了包粽子的过程后有什么感受?”
5、幼儿和家长志愿者共同分享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