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秋
唐 司空图
闲吟秋景外,万事觉悠悠。此夜若无月,一年虚过秋。
白话释义:闲暇之余漫步在秋天的夜色中低声吟唱,总觉得心里空虚郁闷、心里惴惴不安。今天晚上如果再没有圆满的月亮,今年的秋天就算是虚度光阴了。
2、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唐 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白话释义:以往八月十五的夜晚,“我”站在曲江的池畔杏园旁边。今年八月十五的夜晚,“我”又在湓浦沙头水馆前。向着西北怎么才能看到故乡在哪里,向着东南方向看见月亮又圆了好几次。昨天的风吹过没有人理会,今晚清美的风彩就好像以往的那些年。
1、中秋祭月
中秋祭月顾名思义就是祭拜月亮,是我国一种非常古老的习俗。古代人是很信奉祭祀这些东西,比如说春季会祭日,夏季会祭地,秋季会祭月,冬季祭天,说到这里大家对那些古装剧里面的祭坛,祭天等情节应该不陌生吧!这些都表示人们对未来美好的期望,希望通过祭祀这种方式将心愿传达给上天,祈祷风调雨顺,五谷丰收,家人平安等。所以祭月在中秋节也是一种比较隆重的节日习俗。
2、赏月
赏月,对于我们来说就简单了,只要中秋节那天不下雨,能看到月亮,坐下来看就算赏月。在古代其实不然,赏月的由来是因为祭月过程中的严肃和压抑,想要使祭月的气氛不那么压抑,就有很多文人想通过赏月来娱乐,来抒发自己的诗情画意。比如说邀请佳人赏月,成就一段佳缘;又比如邀请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赏月,谈谈人生,谈谈理想,猜猜谜语,对对诗歌等表达朋友之间的情谊。
3、吃月饼
这个最简单了,也是吃货比较喜欢的一种习俗。中秋节是秋收的季节,以前人们吃的月饼叫“胡饼”,有一次杨贵妃和唐玄宗在边吃“胡饼”边赏月的时候,因为杨贵妃觉得“胡饼”太难听了,怎么能配得上好吃的饼的叫法呢?所以就将其改名为月饼,这样就有了我们今天所吃的月饼!
4、玩花灯
玩花灯是很多地方中秋节的一种活动,也是情侣表达情意的一种方式,据说有些地方在中秋节,女子要是给男子送花灯表示对这个男子的倾慕,如果这个男子接受了即表示有同样的意思,一段佳缘从这场活动中有开始了哦!同时你也会看到各种不同设计风格的花灯挂满了大街小巷。
1、月饼,又称胡饼、宫饼、小饼、月团、团圆饼等,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中秋节吃月饼最早可追溯到周代,可追溯于民族拜月的仪式。相传中国古代,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仪。在民间,每逢八月中秋,也有拜月或祭月的习俗。人们以月饼、各色水果等奉献给月神,月神“享用”祭品之后,人们再分切月饼,按照长幼顺序分食,据说可以得到神主的赐福与护佑。“只是这时的月饼还不叫月饼。”
2、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时,引进芝麻、胡桃,为月饼增添了辅料,这时便出现了以胡桃仁为馅的圆形饼,名曰“胡饼”。
3、唐朝时,月饼初见记载。宋代时,有关“月饼”的记载开始多了。苏东坡有诗云:“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此外,“月饼”名称的首次记载也是在宋代,但这时月饼仍未普及。到了明代,月饼才真正成为中秋节正式的应节食品,并在民间逐渐流传。
1、团圆美满,幸福安康。
2、诸事顺心,样样圆满。
3、一块月饼,合家团圆。
4、时至中秋,明月圆圆。
5、中秋佳节,一家团圆。
6、爱情甜美,事业精彩。
7、中秋愉快,合家欢乐。
8、生活和美,人生幸福。
9、中秋快乐,合家团圆。
10、一盒月饼,团圆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