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关光绪皇帝的电视剧有《满清十三皇朝之危城争霸》、《戏说慈禧》、《戊戌风云》、《日落紫禁城》、《走向共和》、《苍穹之昴》、《庚子风云》等等。
2、清德宗景皇帝爱新觉罗·载湉,又称光绪,光绪三十四年暴崩,享年37岁。光绪是清朝第十一位皇帝、清军入关后第九位皇帝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湉的年号,起止时间为光绪元年(1875年)至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期间发生的重大事件有甲午战争、戊戌变法、戊戌政变、庚子国变等。
1、引虎自卫、养虎自啮、养虎遗患、羊质虎皮、羊入虎群、羊落虎口、燕颔虎颈、绣虎雕龙、为虎傅翼 。
2、投畀豺虎、谈虎色变、生龙活虎、如狼如虎、如虎添翼、潜龙伏虎 、猛虎出山、龙争虎斗。
3、龙战虎争、龙吟虎啸、龙行虎步、龙骧虎视、龙骧虎步、龙腾虎跃 、龙潭虎窟、降龙伏虎、畏敌如虎。
1、太阳是一个巨大而炽热的气体星球。知道了日地距离,再从地球上测得太阳圆面的视角直径,从简单的三角关系就可以求出太阳的半径为69.6万千米,是地球半径的109倍。由此可以算出太阳的体积为地球的130万倍。
2、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占有太阳系总体质量的99.86%。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小行星、流星、彗星、外海王星天体以及星际尘埃等,都围绕着太阳公转,而太阳则围绕着银河系的中心公转。
3、日冕是太阳大气的最外层由高温、低密度的等离子体所组成成。亮度微弱,在白光中的总亮度比太阳圆面亮度的百分之一还低,约相当于满月的亮度。
4、因此只有在日全食时才能展现其光彩,平时观测则要使用专门的日冕仪。日冕的温度高达百万度,其大小和形状与太阳活动有关,在太阳活动极大年时,日冕接近圆形。
1、窗花剪纸是一种非常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人们一般称其为“窗花”。 窗花的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因窗花的购买者多为农民,窗花有相当的内容表现农民生活,如耕种、纺织、打鱼、牧羊、喂猪、养鸡等。
2、除此,窗花还有神话传说、戏曲故事等题材。另外,花鸟虫鱼及十二生肖等形象亦十分常见。 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喜气洋洋。
3、窗花的张贴,一般在扫尘之后进行。 窗花,是有各种颜色、各种图案的民间剪纸艺术品。这种富有民族特色的民间风俗已有上千年的历史。
4、山西民间的剪纸,尤其是窗花剪纸,充满山西民间的乡土气息,浓郁的乡土风味。什么“喜鹊登梅”、“二龙戏珠”、“孔雀开屏”、“天女散花”以及各种花、卉、虫、鱼、鸟的图案,表示了农民对未来生活寄托的美好希望。 剪纸,与立春这个节令有着密切关系,唐代诗人李商隐曾在诗中写道:“镂金作胜传荆俗,剪绿为人起晋风”。诗中的“荆俗”、“晋风”就点明了这种风气。而且明确言明了晋人的风俗。宋、元以后,剪贴窗花迎春的时间便由立春改为春节,人们用剪纸表达自己庆贺春来人间的欢乐心情。
5、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而且也为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
6、 窗花的剪刻形式一是单色剪刻,多用于大红纸剪纸,应用地区较广。二是套色剪纸,一股用于宫廷、商铺子的大窗或厅堂和门面的窗户。三是浮雕剪纸,流行于甘肃、青海一带,它将剪刻与纸叠工艺融为一体,风格别具。四是彩色窗花,又有染色和衬色之分。
7、染色窗花以河北丰宁、蔚县所出最为出名。先刻后染,色泽明艳,光影效果极佳。衬色窗花以广东佛山所产最为著名,用金箔纸和锡箔纸剪刻出主体纹样,背衬各色彩纸,金碧辉煌、富丽典雅。这种做法叫做“铜衬料”。
8、山东的窗花多直条,适合该地直棂窗;西北的窗花用“十”字将完整的剪纸分成四大块。为了不影响室内采光,窗花多为阳剪,以求得较多镂空的面积。窗花的外轮廓和窗架之间要求舒密有致、构图格局均衡。
9、为追求清新、亮堂、明快的室内装饰效果,窗花剪刻多用细线造型,达到镂空玲珑的视觉效果。 春节时,民间人们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
10、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
1、寒食节与春秋时期的介子推有关,春秋时的晋国储君重耳,流亡时身边一直有一位大臣不离不弃,这位大臣就是介子推。在主公饿得快死的时候,竟把自己大腿肉挖割下来,汆汤奉食以救主公一命。可是等到重耳终于重回晋国,当上了晋文公后,奖赏了群臣,却忘了奖赏介子推。之后介子推携母归隐深山。重耳为逼介子推出来与他相见,下令放火烧山,介子推坚决不出,最终被烧死。重耳为纪念介子推,下令在介子推死难之日不准生火做饭,这就是寒食节的由来。
2、晋文公伤心欲绝,懊恼不已,对介子推深为愧疚,将他们母子残存的枯骨,葬于介休绵山,遂改绵山为介山并立庙祭祀。因为烧山日子就在清明的前一天,后来晋文公号令国人,把这天作为对介子推的祭日,全国这天都不要生火做饭,只食冷食,以此来缅怀他的高风亮节,告诫自己这种错误的做法,对这位忠臣的“峻冤”深表遗憾。
3、介子推情操高洁“深冤峻迹”,使晋文公自悔与感恩不及,才有了“寒食节”,就是在告诉世人:为人不可昧着良心,要知恩图报;做人不可忘恩负义,不然是会受到良心谴责的。所谓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就是人性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