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黄历生活 >历史 >什么是辛亥革命
什么是辛亥革命
更新时间:2025-05-23 17:14:13

(一)什么是辛亥革命

1、辛亥革命,是指发生于中国农历辛亥年(清宣统三年),即公元1911年至1912年初,旨在推翻清朝专制帝制、建立共和政体的全国性革命。狭义的辛亥革命,指的是自1911年10月10日(农历八月十九)夜武昌起义爆发,至1912年元旦孙中山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前后这一段时间中国所发生的革命事件。广义上辛亥革命指自十九世纪末(一般从1894年兴中会成立开始,但也有学者认为从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算起)迄辛亥年成功推翻清朝统治在中国出现的连场革命运动。

2、1911年夏天,湘、鄂、粤、川等省爆发保路运动,运动在四川省尤其激烈。9月25日,荣县独立,成为全中国第一个脱离清王朝的政权。把保路运动推向高潮。10月10日晚,新军工程第八营的革命党人打响了武昌起义的第一枪。汉阳、汉口的革命党人分别于10月11日夜、10月12日攻占汉阳和汉口。起义军掌控武汉三镇后,湖北军政府成立,黎元洪被推举为都督,改国号为中华民国。武昌起义胜利后短短两个月内,湖南、广东等十五个省纷纷宣布脱离清政府宣布独立。1912年2月12日,清朝发布退位诏书。至此,2132年的帝制历史告终结。

3、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民族民主革命。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共和政体,结束君主专制制度。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以巨大的震撼力和影响力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

(二)什么是三仙汤

1、清末民初,昆班惯例,凡与京、秦(梆子)、吹腔等班混合组成者,曰“三仙汤”,与浙西之三合班、二合半班类似。

2、材料:水发鱿鱼50克,虾仁50克,黄瓜50克,西红柿2片。

3、配料:清汤500克,料酒10克,盐少许,味精少许,鸡蛋清少许,水淀粉10克。

4、鱿鱼洗净后,切花;虾仁洗净,去肠泥,控干水分,放入少许盐、蛋清、5克料酒、水淀粉拌匀上浆;黄瓜洗净,切片。

5、把上浆后的虾仁、鱿鱼、黄瓜片分别放入沸水中焯熟,捞出放入汤碗中,放入西红柿备用。

6、锅中倒入清汤,放入料酒、剩余的盐,烧沸后放入味精,浇在汤碗内即成。

(三)什么是游离糖

1、游离糖是WHO提出的定义,是指生产商、厨师或消费者在食品中添加的单糖和双糖,以及天然存在于蜂蜜、糖浆、果汁和浓缩果汁中的糖分。而《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所使用的是“添加糖”,指的是在食品中额外添加的糖。

2、扩展资料:

(1)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简称WHO)是联合国下属的一个专门机构,国际最大的公共卫生组织和政府间卫生组织,总部设置在瑞士日内瓦。

(2)世界卫生组织的宗旨是“使世界各地的人们尽可能获得高水平的健康。”世界卫生组织的主要职能包括:促进流行病和地方病的防治;提供和改进公共卫生、疾病医疗和有关事项的教学与训练;推动确定生物制品的国际标准。

(四)什么是恩格尔系数

1、恩格尔系数(Engels Coefficient)是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19世纪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根据统计资料,对消费结构的变化得出一个规律:一个家庭收入越少,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比例则会下降。

2、推而广之,一个国家越穷,每个国民的平均收入中(或平均支出中),用于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比例就越大,随着国家的富裕,这个比例呈下降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