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植树节的由来与一位历史人物有关,他就是孙中山先生。孙中山在历史上的丰功伟绩不少,倡导植树节就是其中一项。
2、孙中山先生首次提出大规模植树造林计划是在辛亥革命之后,在他的倡议下,中国植树节于1915年7月30日首次规定,植树节日期定为每年的清明节。
3、后来,在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逝世,在纪念孙中山逝世三周年的时候,人们就决定以纪念孙中山逝世的日子3月12日为植树节,纪念先生对提倡植树造林的功绩。
4、直至新中国成立后,邓·小·平于1979年提议中国植树节确定为3月12日,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通过了这个决议。所以1979年3月12日是我国第一个植树节。
5、确定3月12日为植树节,除了纪念孙中山先生外,还因为植树节的日期刚好是适合植树造林的好日子。植树造林带给我们的好处很多,不仅能够美化我们的生活环境,还能扩大森林资源、防止水土流失、防风固沙、保护农田、调节气候、保持生态平衡和促进经济发展等。
1、植树节是按照法律规定宣传保护树木,并组织动员群众积极参加以植树造林为活动内容的节日。按时间长短可分为植树日、植树周和植树月,共称为国际植树节。提倡通过这种活动,激发人们爱林造林的热情、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
2、中国的植树节由凌道扬和韩安、裴义理等林学家于1915年倡议设立,最初将时间确定在每年清明节。1928年,国民政府为纪念孙中山逝世三周年将植树节改为3月12日。新中国成立后的1979年,在邓小平提议下,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决定将每年的3月12日定为中国植树节。
3、2020年7月1日起,施行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明确每年3月12日为植树节。
1、尽量少使用一次性筷子。我国每年要砍掉2500万棵树来做一次性筷子,而照这样浪费资源的话,20年后我国将砍完所有森林。少用一双一次性筷子,与植树同样有意义。
2、多考虑低碳出行。节约要从低碳出行做起,既节约能源,还能强身健体,为绿色地球贡献力量。多使用公共交通,不远的距离选择骑行步行的方式。
3、节约用纸。纸是用树做的,节约用纸,就是保护树木。大家都知道,但是真正在生活中,很多人都无意识在浪费纸张,写错的纸片还有大片空白就废弃了,纸巾只用了一部分就扔了等等,这些都在无意识中造成许多浪费…
4、给办公室添一点绿。一盆小小的绿植,放在办公室里,效用可不可忽视。不仅能够调节办公室气氛,还可以吸附灰尘,净化空气,增加室内氧气含量,是不是也是庆祝植树节的一种好方式。
1、公历3月12日是植树节。旨在宣传保护森林,并动员群众参加植树造林活动。
2、植树节是按照法律规定宣传保护树木,并组织动员群众积极参加以植树造林为活动内容的节日。按时间长短可分为植树日、植树周和植树月,共称为国际植树节。提倡通过这种活动,激发人们爱林造林的热情、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