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
1、《雨巷》诗人是中国现代诗人戴望舒,他是现代派象征主义的代表诗人之一。《雨巷》这首诗是戴望舒在1927年创作的,诗人通过象征性的意象来表达内心的孤寂、忧愁的情感,动人心弦。
2、1927年的夏天,中国正处在白色的恐怖之中,诗人戴望舒因为曾经参加过进步活动所以暂时避居在友人的家中,在这种孤寂的情况下,他承受着大革命失败的痛苦之中,内心充满了孤寂、忧愁之心,同时又有着一种朦胧的希望,《雨巷》这首诗正是他当时内心的情感的一种表现。
3、在我们国家的古典诗歌当中,丁香是代表着忧愁、美丽、高雅的象征,诗人们喜欢在仲春时节面对着丁香伤春,丁香的颜色也并不轻佻,非常受到洁身自好的诗人们的喜爱。在《雨巷》这首诗中,最后一句“我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代表着作者内心朦胧的希望。
1、葡萄美酒夜光杯的作者是王翰。
2、出处:
《凉州词二首·其一》
作者: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3、王瀚(生卒年不详),字子羽,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市)人。唐朝大臣、著名诗人。家资富饶,豪放不羁。景云元年,进士登第,得到并州长史张嘉贞和张说礼遇。通过制科考试,授昌乐县尉。历任汝州长史、仙州别驾,迁道州司马,病逝于赴任道州的途中。著有文集十卷,如今失传。《凉州词》最为出名。
1、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出自《神童诗》(作者汪洙,字德温,宁波人。是北宋年间著名学者。)是一篇影响广泛的启蒙读物。
2、“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意思是:所有行业都是低贱的,只有读书入仕才是正途。
3、《神童诗》一卷,旧传宋代汪洙撰。后人以汪洙的部分诗为基础,再加进其他人的诗,而编成《神童诗》。
4、实际上传世的《神童诗》并非尽是少年神童之作,也不全出于汪洙一人之手,而是经历代编补修订,增入了隋唐乃至南北朝时期的诗歌。篇名也大多是另行添加的。诗体皆为格律工整的五言绝句,文字浅显易懂,是适合少年学诗的范本。
1、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是雪莱写的。
2、“如果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的诗作《西风颂》的最末两句。它预言了革命春天即将来临,给生活在黑夜及困境中的人们带来鼓舞和希望。
3、《西风颂》是雪莱“三大颂”诗歌中的一首,写于181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