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端午日赐衣》
唐·杜甫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着来清。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2、《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3、《竞渡诗》
唐·卢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
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1、因为端午节是一个含有几分悲痛色彩的节日。因为屈原投河后,当时的人们对屈原的去世非常悲痛。
2、尽管这种悲痛的气氛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淡化了。还是说安康要好于快乐,这样会协调很多。
1、赛龙舟: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2、粽子: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屈原,这是因为屈原看到国家将亡时,就在五月五日投汩罗江而死。老百姓为了找到他的尸体,就划着船去打捞,并且把米饭撒到江中,让鱼虾吃米饭,不让吃屈原的尸体,于是就有了端午节,有了赛龙舟,有了吃粽子的习俗,世代相传,逐渐发展为我国端午节特殊的食品。一在延续到今天。
3、佩香囊: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
4、端午的鸭蛋:高邮的端午较为特殊,有系百索子、贴五毒、贴符、放黄烟子、吃“十二红”等习俗,孩子兴挂“鸭蛋络子”,就是挑好看的鸭蛋装在彩线结成的络子中,挂在胸前。
5、悬艾叶菖蒲: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1、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棕叶包着亲友情,友善关爱粽是情;门边插上艾叶香,平安健康永一生。祝爸妈端午节快乐!
2、五月初五逢端午,发个短信送你祝福,愿你事业顺利,龙飞凤舞,好运到来,翩翩起舞,心情倍佳,眉开眼笑,雄心壮志,闻鸡起舞,前程无穷,欢喜鼓励。
3、端午节到,送你一只香甜粽子:以芬芳的祝福为叶,以宽厚的包容为米,以温柔的叮咛做馅,再用友情的丝线缠绕,愿你品尝出人生的美好和五月五的情怀。
4、香囊高挂,好运绵绵引进房;龙舟竞发,快乐滔滔满大江;畅饮雄黄,健康天天陪身旁;粽子尝尝,幸福久久万年长。端午节就要到了,我提前为你把祝福送上,愿平安阳光把你照耀,如意日子永远吉祥!
1、上联:应悬虎艾赛龙舟吃粽子 下联:莫赋闲诗撒怨气叹屈公
2、上联:堂前萱草舒眉绿 下联:石上榴花照眼红
3、上联:时逢端午思屈子 下联:每见龙舟想汨罗
4、上联:门幸无题午 下联:人惭不识丁
5、上联:绿艾悬门漆藻彩 下联:青蒲注酒益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