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丝在初学阶段,为了能更好地把握节奏,可以用节拍器来辅助学习,任何节拍器都可以。但这并不是必须的,很多葫芦丝初学者并没有使用节拍器,照样也学得很好,学得很快。而且到提高阶段,必须要扔掉节拍器,你总不能带个节拍器上台演出吧,所以,如果能不用节拍器,还是尽量不用的好。
1、你说的“钢套款”,可能指的是葫芦丝的吹管与葫芦腔体的连接处,带有钢套。
2、之所以带有钢套,有两个原因:一是增加吹管与葫芦腔体的连接的强度,同时使吹管与葫芦腔体的连接,更加严密,不易漏气。
3、二是增加葫芦丝外型的美观度。有了钢套连接,可以让葫芦丝看起来光洁,不粗糙。
4、从葫芦丝的本质上看,带钢套与不带钢套,是不影响葫芦丝的音质与音色的,也与葫芦丝簧片的灵敏度没有关系。
1、要求手指自然放松,成弧形持葫芦丝,双臂和肘部肌肉要放松,指肚接触孔应有周边缘感,吹奏时在气流的作用下,指肚共振,微有麻感,其音色富有弹性,过于压紧则手酸,音窒,对演奏不利。另外手指开孔时,不宜抬的过高,否则会使手指僵硬,影响演奏速度。一般手指抬到距离音孔上方2---3厘米即可。
2、风门。指吹奏时上下嘴唇之间气息经过的空隙处。风门可大可小,是随着音的高低而变化的。吹奏低音时缩小风门 ,吹奏高音时放大风门。风门的位置不可偏左偏右,应在嘴唇的正中处,上下嘴唇要含住葫芦丝吹孔,这要根据葫芦丝的吹孔制作情况来决定是否上嘴唇要比下嘴唇略有突出(一般正常情况下上下嘴唇应一致),两腮不可鼓起,要用力向里收。
3、口风。经过风门吹出来的气息就是口风。口风有缓急之分,口风的选择可以对吹气的强度和用气量起到控制作用,由于葫芦丝属于竖吹型簧管耦合震动类乐器,主要由簧片和竹管组成耦合震动而发音,吹奏时用嘴含住吹孔,用超吹的方法,气流通过气箱(葫芦),使簧片的簧舌部分震动,并激发管内空气柱的共鸣而发音。演奏时一般不使用基因(用缓吹方法吹出的筒音)。风门的缓急变化是高腹部、横隔膜及胸腔的活动来配合控制的,三方要控制好。
4、嘴劲。嘴劲的大小是依据风门的大小和口风的缓急来确定的。一定要注意嘴劲和风门口风的密切配合。虽然在吹奏葫芦丝时口风、嘴劲均有缓急之分,但由于吹奏葫芦丝是采用超吹的方法,所以缓急是相对的,是有极限的,也就是说它在一定的范围内变化。其原因是由葫芦丝自身的条件而限定(音域过窄)。
1、材料:西葫芦1个、蒜瓣3-4颗、生抽1勺、盐适量、干辣椒3颗。
2、西葫芦洗净切成丝,切好蒜蓉和干辣椒备用。
3、大火,锅加后再加油。先放入蒜蓉和干辣椒,爆香后再倒入西葫芦丝,快炒。
4、等西葫芦丝变软出水了,再炒一会儿可以上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