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黄历生活 >育儿 >如何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如何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更新时间:2025-05-25 04:28:11

(一)如何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首先,要学会区分哪些是好习惯。习惯也有好有坏,在生活中,我们尽量让孩子摒弃那些睡懒觉、说脏话、爱做小动作的坏习惯。选择性地培养对孩子生活和学习有帮助的好习惯,这对于以后自律的形成有很大的帮助,帮助孩子找到学习的方法,开始的时候要多注重过程,关注孩子的心灵走向。

2、其次,关注细节的养成。许多家长在孩子犯了一些错误后,都没有去注意到这错误背后的细节原因,从而才导致了事件扩大。所以在孩子的行为习惯养成时,哪怕是一个小的方面,都要让孩子做好,细节决定成败。

3、最后,学会坚持。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够做好的,它需要一个漫长的时间,不仅让孩子坚持培养好习惯,家长也要坚持给孩子熏陶教育,这样才能真正地做到养成好习惯。

(二)怎么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1、首先你得会区分什么是好的行为,什么是不好的行为,知道了哪些是好的行为,自己才会去做,而不是一直延续着坏的行为。

2、知道了哪些是好的行为后要坚持去做,有些事做着做着就成了习惯,好的习惯自然就养成了。

3、坚持去做的意思是,不管你多累,多忙,这件事你都要去做,比如吃早餐,早上你再困,也要坚持起来把早餐吃了才回去睡。久而久之你就会觉得一天不吃早餐都不习惯了。

4、还要注重细节,再拿吃早餐来说吧!吃早餐就要慢慢的吃,而不是为了赶着去睡回笼觉,赶着时间把早餐吃完,这样并不是一个好的行为习惯,反而是被逼的。如果你天天吃早餐都注意细嚼慢咽,以后你也会养成吃早餐要细嚼慢咽的习惯,不管你是不是很困。

(三)如何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1、课前预习,专心听课的习惯。

很多人做不到提前预习,或嫌麻烦或觉得没必要。其实提前预习是为了上课时更轻松,更有目的,使学习效率更高。预习的时候,自己掌握的知识可以不看,关键是对那些不懂的问题要通过课堂来解决。

玩的时候痛快玩,学的时候认真学。一天到晚伏案苦读,不是良策,学习之余,一定要注意休息。但学习时,一定要全身心地投入,眼耳手脑并用。

2、规划复习的习惯。

首先是课后要进行及时复习。不仅要复习老师在课堂上讲授的重要内容,还要复习那些你仍感模糊的认识。如果你坚持定期复习笔记和课本,并做一些相关的习题,你定能更深刻地理解这些内容,你的记忆也会保持更久。

其次,要制定阶段性的复习目标,合理规划自己的学习复习任务。什么时候复习什么科目,什么时候做题训练,什么时候看书背诵,什么时候查缺补漏等等,都一一明确下来。每一小阶段的复习之后,要检查掌握情况。可以自己一个人进行:合起书本,回忆一下这一阶段都学习复习了哪些知识,哪些知识是已经掌握了的,哪些是比较模糊的、还没有掌握的、有疑问的,针对有问题的要趁热打铁,折回去快速温习巩固。也可以找你的伙伴一起进行,相互检查、考校。

3、锻炼记忆力的习惯。

要想记得牢、记得久,重复不可少,但纯粹的重复(比如在同一时间段反复阅读、反复背诵)效果并不好,最好的巩固记忆的方法是“间隔重复”。因为集中练习、反复重复只能形成短期记忆,而间隔重复则更有助于形成长期记忆。所以,当你背诵之后,或者学习完一门知识后,在过了一段时间(这个时间段总体而言可以参考遗忘曲线,具体要考量知识的难度和你的记忆能力)稍微有点遗忘之后,再次重复,提取记忆,这样的动作可以让你重新触发记忆,并且巩固自己所知的东西。

其次,要学会灵活运用一些记忆技巧。比如灵活运用分类记忆、特点记忆、谐音记忆、争论记忆、联想记忆、趣味记忆、图表记忆、缩短记忆及编提纲、卡片记忆等诸多方法,均能起到增强记忆力的作用。

5、认真做题和考试的习惯。

做题的时候:要仔细审题,而且要审准、审透,提炼出有用的信息。要讲究效率,会的就过(一定是要真的会,而不是感觉会),把时间放在不会的上。不要动不动就去看答案解析。看答案做题会让你觉得题目很简单,但实际做题的时候就不知道如何下笔了。适当进行题海战术,掌握各类型题目的解题思路。

考试除了是检验你学习效果的方式,同时也是你积累经验的过程,比如:学会如何分配和把控时间;掌握作答中各种细节的处理技巧;磨练考试心态;帮助自己认识掌握的不足之处,复习提升。所以要认真面对每一次考试。

(四)怎么样才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1、养成严格起居作息的习惯,培养自制力。

——根据自己的工作、学习、生活特点,制订卓有成效的生活、学习制度,并严格按照制度,养成很有规律的生活、学习习惯。自己管理自己。

2、必须按“规矩”严格约束自己的行动,养成自控力。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提高自制力,也必须用“规矩”严格约束——用一定规章制度、工作学习计划……规范个人的言行,才能养成。

——在培养自制力的过程中,无论别人,还是自己,必须严格按规章制度、工作学习计划……行事。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情就一定做什么,决不能随意打乱自己的计划。

3、对好习惯自我嘉奖,形成自信力。

——无论对别人,还是对自己。“严格约束+奖励”是最人性化的方式。 奖励是对好习惯的一种嘉奖形式:无论别人还是自己,如果能严格按照章法约束自己的行为习惯,就应该给与一定物质或精神奖励。比如:奖励自己看一场喜欢的电影,甚至一块小小的巧克力……

——奖励,无论大小,都能够使受奖者处在兴奋愉悦状态中, 才能激发受奖者产生心灵振动和愉悦,兴奋和愉悦,能成为演化为巨大动力的爆发源,将自制力转化为自觉自愿的行动,形成好习惯。激发出产生形成自制力的原动力,把原来的不自觉变为自觉。

(五)如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学习方法

1、认真预习的习惯:课前预习也是学习的重要环节,预习可以扫除课堂学习的知识障碍,提高听课效果;还能够复习、巩固已学的知识,最重要的是能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减少对老师的依赖,增强独立性;

2、专心听课的习惯:上课听讲一定要理清思路。要把老师在讲课时运用的思维形式、思维规律和思维方法理解清楚。目的是向老师学习如何科学地思考问题,以便使自己思维能力的发展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使知识的领会进入更高级的境界。

3、及时复习的习惯:及时复习的优点在于可加深和巩固对学习内容的理解,防止通常在学习后发生的急速遗忘。根据遗忘曲线,识记后的两三天,遗忘速度最快,然后逐渐缓慢下来。因此,对刚学过的知识,应及时复习。随着记忆巩固程度的提高,复习次数可以逐渐减少,间隔的时间可以逐渐加长。

4、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做作业可以提高思维能力,面对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就会引起积极的思考,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使新学的知识得到了应用,而且得到了“思维的锻炼”,使思维能力在解答作业问题的过程中,迅速得到提高。

5、练后反思的习惯:在读书和学习过程中,尤其是复习备考过程中,每个同学都行过强度较大的练习,但做完题目并非大功告成,重要的在于将知识引申、扩展、深化,因此反思是解题之后的重要环节。

6、阅读自学习惯:阅读是自学的一种主要形式,通过阅读教科书,可以独立领会知识,把握概念本质内涵,分析知识前后联系,反复推敲,理解教材,深化知识,形成能力。

7、观察的习惯:观察被称为学习的“门户”和打开智慧的“天窗”。每一位同学都应当学会观察,逐步养成观察意识,学会恰当的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

8、总结归纳的习惯:每章每节的知识是分散的、孤立的,要想形成知识体系,课后必须有小结。对所学知识进行概括,抓住应掌握的重点和关键。

9、学习方法:勤于思考,置疑精神,勇于发问,善于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