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黄历生活 >自然 >七鳃鳗分布在什么海
七鳃鳗分布在什么海
更新时间:2025-05-23 19:02:34

(1)七鳃鳗分布在什么海

1、分布于江河和海洋,我国东北的黑龙江、松花江、嫩江、鸭绿江、乌苏里江产东北七鳃鳗、日本七鳃鳗和雷氏七鳃鳗等。

2、可七鳃鳗科:背鳍1到2个。成鱼眼发达。无口须。齿位于口盘和舌上。脊神经的背根和腹根不连合。鼻垂体囊只有一外开孔,不与咽腔通。肠管具螺旋瓣和纤毛。小脑小。卵和精巢不在同一个体内。卵小数多。发生经变态。

3、有8属37种,大多栖息淡水,18种为寄生性。

4、可分2亚科,七鳃鳗亚科上唇齿板一个,不多于3齿尖;舌齿直或弧形,最大,齿尖位中央。只分布在北半球。

5、可分2族:海七鳃鳗族上唇齿板窄,有2~3齿尖。口盘齿呈辐射状排列。

6、有3属:鱼七鳃鳗属)具1背鳍,有6种分布在北美东部淡水中。

7、海七鳃鳗属仅1种,即海七鳃鳗,背鳍2个,唇齿辐射状排列。上唇齿板具2大齿尖。分布美国、加拿大、冰岛和欧洲。里海七鳃鳗属背鳍2,上唇齿板只1齿尖。仅1种,即里海七鳃鳗分布在里海。

8、七鳃鳗族上唇齿板宽,两端各有1大齿,中间有1或数小齿。无辐射状排列的唇齿,只七鳃鳗属。上唇齿稀少,内侧唇齿每侧3~4枚,其顶端有2~3齿尖;舌齿5~19枚,中间和两端齿大,呈山字形。

9、包括20种,我国产3种。日本七鳃鳗2背鳍分离。下唇齿板6~7齿尖。成鱼春季溯河上游产卵。幼鱼无眼,口马蹄形,无齿。秋季下海。幼鱼食浮游生物,经过变态,3~5年后发育为成鱼,开始营吸着寄生生活,体长达半米余。肉味美。

10、分布日本、朝鲜和苏联,我国产于黑龙江、图门江流域。

11、东北七鳃鳗2背鳍分离,下唇齿板9~10, 分布朝鲜、苏联,我国产于鸭绿江。

12、雷氏七鳃鳗2背鳍连续,分布朝鲜、日本,我国产于黑龙江、松花江和嫩江。后2种均为小型淡水鱼。

13、澳洲七鳃鳗亚科上唇齿板1,有4齿尖,舌齿有3齿尖,成鱼有2齿尖,尾鳍和第二背鳍在性未成熟时分开。

14、属1种,澳洲七鳃鳗分布澳洲南部,新西兰,智利。溯河洄游,寄生性。

15、背眼七鳃鳗科上唇齿板1对,每板有3齿尖。舌齿弧形,两端各有一大齿尖。幼体眼背侧位。

16、成鱼眼背位,只背眼七鳃鳗属, 有3种,包括背眼、短头背眼七鳃鳗和早熟背眼七鳃鳗,溯河洄游和淡水种,寄生或非寄生。分布澳大利亚东南部、塔斯马尼亚和智利。

(2)脑筛窦在什么位置

1、筛窦呈锥形,尖在前端,底在蝶窦前面。从整体看筛窦的形态为前窄后宽、上窄下宽的长立方体,前后径大于上下径、上下径大于横径。筛顶壁厚度前后稍有差别,前部薄(0.8mm),后部稍厚(0.9mm)。依窦口的部位将筛窦分为前、中、后3组。

2、筛窦上方为颅前窝的脑膜和额回,前上方为额窦,后方为蝶窦,下方为鼻腔,外侧为眼眶。筛窦内共有8~18个小气房,气房的大小、排列和范围极不规则,左右两侧也不对称,个体之间变异较大。可分成前、中、后三组,彼此不相通,前中组筛窦开口于中鼻道,后组筛窦开口于上鼻道内。如果筛窦开口阻塞,形成筛窦黏液性囊肿,则其囊肿常可经极薄的筛骨纸样板侵犯眼眶,造成眼球向颞侧突出。

3、整个筛窦与眼眶之间仅由极薄的骨板隔开,其中尤以纸板最薄,当眼眶骨折时,此处容易爆裂,从而使眼眶内容嵌顿和疝入到筛窦内。筛窦小房感染也易发展到眶部。球后视神经炎的病因部分也与后组筛窦的炎症及与视神经邻近相关。鼻窦手术时清除后组筛窦的炎症等要注意保护视神经。

(3)奥迪q73.0t机油压力传感器在什么位置

1、奥迪q73.0t机油压力传感器在发动机后面的缸体上,机油滤芯座旁边。

2、传感器是一种检测装置,能感受到被测量的信息,并能将感受到的信息,按一定规律变换成为电信号或其他所需形式的信息输出,以满足信息的传输、处理、存储、显示、记录和控制等要求。

(4)声波在什么介质中传播最快

1、声波在固体中传播最快。

2、声音传播的速度和介质的密度、弹性以及当时的温度有关。在物质的三态中,通常固体的密度最大,所以固体传声最快。发声体的振动在空气或其他物质中的传播叫声波。声波借助各种介质向四面八方传播。

3、声波是一种纵波,是弹性介质中传播着的压力振动。但在固体中传播时,也可以同时有纵波及横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