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明王朝前期,散居在长白山黑龙江一带的女真族的建州部逐渐强大起来,其首领爱新觉罗氏,曾接受明朝所封的官职。后来,女真族的努尔哈赤(清太祖)统一了各部落,并树起了反明的旗帜。1636年,努尔哈赤的儿子皇太极(清太宗)立国,并自称皇帝。
2、清王朝建立后,因朝鲜仍支持晚明政权,就发兵侵略朝鲜,迫使朝鲜投降称臣。然而大举向明进攻,攻破正东的直隶(今河北省),兵逼北京城下。这时,腐朽的明朝统治集团已无力抵御边患。清军在明朝降将吴三桂的协助下,先镇压了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并灭亡了明王朝。
1、大明统治集团内部也不团结,君臣互相猜忌,互相仇视。
2、土地兼并严重农民起义四起,李自成起义军攻陷北京,明崇祯皇帝被逼上吊自杀。
3、因为吴三桂的叛变,清朝能攻入山海关,同时迁都北京,之后清朝陆续消灭华北残余明朝势力、李自成的大顺军、张献忠的大西国、南明和明郑等势力,统一中国全境(《明史》)。
1、换盆季节:山茶花喜温暖湿润的生长环境,抗寒能力比较差,一般在春季3~5月份左右换盆比较合适,千万不要在夏季的高温或者冷的要死的冬天换盆,否则植株难以服盆,容易死亡。
2、取出植株:首先将原来的盆土松土,然后慢慢的将茶花植物取出来,如果原来盆土比较硬,不容易松土的话,可以把整盆土壤全取下来,然后慢慢的进行松土,将茶花植株的根系分解出来。
3、去掉根部旧土:将茶花取出之后,需要去掉根部的旧土。我们需要借助一些轻便的工具将旧土去除,如果有部分不好去除了可适当保留一部分旧土。
4、准备盆土:一般山茶花换盆的时候需要更换一个比原来的花盆稍大一点的盆,有利于茶花的根系良好生长。一般花卉植物都系酸性土壤,茶花也不例外,在换盆的时候,需要准备偏酸性的土塘,最好以腐叶土为主。
5、重新上盆栽种:茶花植株的根部脱土处理完毕后,将其直接栽种到新的盆土中,新盆土中的土壤需要保留至少一半的旧土,然后加入一半新土,这样可让植株的根部更快适应新的环境。
6、换盆后养护:重新栽种好植株后,需要浇足水,第二天再浇一次,然后将其放在阴暗的地方养根10天左右,之后按照茶花的养殖方法进行日常养护即可。
1、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龙节、正阳节、天中节等,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至正南中天,是龙飞天的吉日,即如《易经·乾卦》第五爻的爻辞曰:“飞龙在天”。端午日龙星既“得中”又“得正”,乃大吉大利之象。其起源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杂揉了多种民俗为一体,节俗内容丰富。扒龙舟与食粽是端午节的两大礼俗,这两大礼俗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
2、端午节,本是南方吴越先民创立用于拜祭龙祖、祈福辟邪的节日。因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罗江自尽,后来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端午节起源于上古先民择“飞龙在天”吉日拜祭龙祖、祈福辟邪,注入夏季时令“祛病防疫风尚;把端午视为“恶月恶日”起于北方中原,附会纪念屈原等历史人物纪念内容。
3、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端午文化在世界上影响广泛,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也有庆贺端午的活动。2006年5月,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2008年起,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将其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端午节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