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赏月和吃月饼是中国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俗话说:“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一词,源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那时仅是一种点心食品。到后来人们逐渐把赏月与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寄托思念。在福建厦门地区还有博饼的习俗。
2、在中秋时节,有赏桂花的习俗,还会食用桂花制作的各种食品,以糕点、糖果最为多见。
3、中秋之夜,还有燃灯以助月色的风俗。如今湖南广东一带仍有用瓦片叠塔于塔上燃灯的节俗。江南一带则有制灯船的节俗。近代中秋燃灯的习俗则更加繁盛。
4、除了这些,还有猜灯谜,玩花灯,烧塔等习俗。
1、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实际上是古人对“月神”的一种崇拜活动。在古代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拜祭月神。自古至今,在广东部分地区,人们都有在中秋晚上拜祭月神(拜月娘、拜月光)的习俗。拜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在月下,将“月神”牌位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祈求福佑。祭月赏月,托月追思,表达了人们的美好祝愿。祭月作为中秋节重要的祭礼之一,从古代延续至今,逐渐演化为民间的赏月、颂月活动,同时也成为现代人渴望团聚、寄托对生活美好愿望的主要形态。
2、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据说此夜月球距地球最近,月亮最大最圆最亮,所以从古至今都有饮宴赏月的习俗;回娘家的媳妇是日必返夫家,以寓圆满、吉庆之意。文字记载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魏晋时期,但未成习俗。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
3、旧时东莞有些妇女相信“月老为媒”,凡家中有成年男女而无意中人者,便于中秋夜晚三更时,在月下焚香燃烛,乞求月老为其撮合。相传中秋之夜,静沐月光,可使妇女怀孕。在一些地区,逢中秋月夜,有些久婚不孕的妇女便走出家门,沐浴月光,希望早生贵子,谓之“照月”。
1、线路起火引发火灾,可能由于线路短路造成的火灾;
2、人为因素造成火灾,如烟头或者人为纵火;
3、化学因素,可能由于现场装材料较多,引起化学反应造成的火灾;
4、我们出门在外要记得切断电源,这样可以避免电气引起火灾;
5、家里的煤气一定要及时关掉,防止中毒与火灾;
6、烟头一定要熄灭了在仍,最好扔到水里比较好;
1、1980年2月,第十三届冬季奥运会在美国普莱西德湖举行。中国运动员参加了这次比赛。这是国际奥委会自1979年恢复我国在奥林匹克运动中合法地位以后,中国运动员首次参加奥运会的竞争。
2、中国当时首次派队参加,男女共28名运动员,参加5个项目的比赛。此次冬奥会有37个国家和地区的约1400名男女运动员参加38个项目的比赛。中国选手无一进入前10名行列,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较大。
1、因为五竹看到范闲在杀林珙这件事上十分为难,所以就替范闲把林珙杀了。滕梓荆在牛栏街案中被杀,范闲为了替滕梓荆报仇开始追查真凶,最后查到牛栏街案的幕后主使就是林婉儿的二哥林珙。因为林婉儿的关系范闲对杀林珙这事很纠结。
2、林珙是范闲未婚妻林婉儿的二哥,也相当于是范闲未来的二舅哥。范闲一心找出杀害滕梓荆的真凶,没想到那个人竟然是林珙。范闲一方面想杀了林珙报仇,一方面又担心与林婉儿的关系。毕竟林珙是林婉儿的亲二哥,按照林婉儿那个爱憎分明的性格,如果范闲杀了林珙,那么他跟林婉儿也可能就此完了。五竹看到范闲想杀林珙又犹豫纠结的样子,就亲自出手替范闲把林珙给杀了。
3、五竹是范闲母亲曾经亲如姐弟的下属,范闲自小也被五竹用心呵护着长大。但是范闲来到京都后遭遇危险重重,还失去了挚友滕梓荆,而那时五竹竟然没在他的身边,所以范闲一见五竹就十分委屈,还闹脾气问五竹去了哪里。当知道是五竹杀了林珙后,范闲感到有些生气,说林珙是林婉儿的哥哥,怎么能随便就杀掉?
4、五竹对范闲说那是范闲母亲叶轻眉交待的。叶轻眉曾交待五竹,范闲做不了的决定就由五竹替他做。范闲没有决定要杀林珙,于是五竹替他杀。而谁想杀范闲,五竹也就杀谁。故事中的五竹本是个冷漠无情的机器人,范闲的母亲叶轻眉一直希望五竹能拥有更多人类的情绪,也希望五竹有自己的计划和想做的事情。而在与范闲一起相处的这些年,五竹的情绪也丰富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