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流年絮语、绵薄心意、仙味、记得要笑、黎明有星辰
2、许你一世情缘、好感都给你、眉眼动人、美好的梦
3、甜味撩人心、别君叹、喜欢不易、何必太投入、抑郁演说家
4、孤独且丧、清叹、谎伴、废物、脉搏心跳没有你、心头恨
5、等待失望丧到极顶、沦落平庸一路荒凉如歌、怕你错过我
1、此情可待成追忆
2、怪我近视没看清人心
3、一见钟情不过是见色起意ヾ
4、≈烟波流传
5、笑着承认自己输了
6、埖幵耒苾荭
7、退到无路可退
8、曾有佳人泪倾城
9、花开似花落、
10、越是在乎的人越猜不透
11、回忆总是虐心菂ノ
12、╰唯为伊人诉惆怅ヽ
13、可惜感动不是心动つ
1、准备面粉1杯,水1/8杯,猪油3/8杯,糖粉1大勺,蜂蜜1大勺,云腿馅200克。
2、将1/8杯面粉和全部水倒入大碗。
3、搅拌均匀。
4、倒入猪油,糖粉和蜂蜜。
5、用打蛋器搅拌。
6、最后成奶油状。
7、加入面粉。
8、调制成软面团。
9、取一个面剂,按成中间厚边缘薄的圆片。
10、放入约25克的馅料。
11、将面皮边缘向上收拢,包好。
12、收口向下放入烤盘。
13、逐个包完,排好。
14、放入预热200度的烤箱,中层,下层再放一个加了水的烤盘,烤约30分钟左右。
15、表面金黄出炉。
月饼一开始的时候,并不叫做月饼,而是叫做胡饼,是古人在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后来被延续下来。据史料记载,早在殷周时期,为纪念太师闻仲,江浙一带的人们发明了一种边薄心厚的“太师饼”,而“太师饼”也成了“月饼”的始祖。后来汉代的张骞出使西域后,带回了芝麻和胡桃,人们把胡桃和芝麻融入到月饼中,就发明了以胡桃仁为馅儿的圆饼,称其为“胡饼”。
据说唐太宗与杨贵妃在一次中秋夜,赏月吃胡饼时,因为唐太宗嫌胡饼的名字不好听,杨贵妃望着空中一轮明月,随口说出“不如叫月饼吧”,从那之后,“胡饼”就改名为月饼了。到了明代的时候,中秋吃月饼才开始在民间逐渐流传。而民间吃月饼,还与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有关。
在元朝末年,因为人们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各地都发生了反抗活动,而这时,朱元璋也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但是因为元朝官兵搜查得很严,所以传递消息变得非常困难,这是刘伯温想出了一个计策,他让人到处散播流言,说冬瘟流行,只有家家户户买月饼才能够避免,于是就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在了月饼中。
而人们把月饼买回家后,发现了纸条上写着的“中秋节,杀鞑子,迎义军”的字样时,就分别送到了各地的起义军中,于是,在八月十五这天,各地同时起同应。那一天,各地起义军揭竿而起,徐达攻下了元大都,起义获得了成功,所以也成就了“月饼起义”的佳话。
朱元璋推翻元朝之后,自然重视“吃月饼”的习俗,每年到了中秋节的时候,就会给全体将士发月饼,于是,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就这样在民间流传至今。
1、流心馅咸蛋黄2个,三花淡奶44g,细砂糖38g,黄油25g,吉利丁片1片,玫瑰酒适量,奶黄馅细砂糖30g,全蛋液12g,有盐黄油15g,低粉10g,奶粉10g,吉士粉9g,芝士粉5g,椰浆45g,炼乳12g,细砂糖30g,有盐黄油60g,玉米粉10g,椰浆12g,淡奶油20g。
2、先做月饼中间的流心。蛋黄加玫瑰酒泡一泡,不仅去腥,还能增香。
3、泡过的蛋黄上锅蒸20分钟,然后打碎或者用勺子碾碎。
4、碾碎的蛋黄加黄油拌匀,备用。
5、小锅内加砂糖,再加一点点水,小火把糖熬化,加入提前泡好的吉利丁片。
6、把三花淡奶加到刚才的糖水里,搅拌均匀,再加入之前拌好的黄油蛋黄中。搅拌均匀,然后倒进保鲜盒,冷冻5小时。
7、再来做奶黄馅。还是先蒸熟蛋黄碾碎备用。
8、把配方中的如果有分类材料过筛放在一起。
9、加入蛋液搅拌均匀。
10、加入椰浆炼乳拌匀,再加入黄油,黄油可以不拌匀,因为一会加热后会融化。
11、上锅蒸20分钟,中途要经常翻拌一下,以免受热不匀。
12、蒸好的馅料就是固体了,拌入一开始准备的蛋黄,一定要拌均匀。等到彻底冷却就可以用了。
13、月饼皮的做法和派皮差不多,黄油加砂糖加蛋液拌匀,加剩下的用手抓匀,直到变成光滑不沾手的面团。不要像揉面一样揉它,以免上劲。
14、下面就可以包了,皮分成20g一份,奶黄馅27一份,流心馅3g一份。流心包在最里面。
15、用虎口一点一点往上推,非常好包。
16、入模具,压出印子。冷冻一小时然后再烤。烤箱预热250度,给月饼刷上蛋液,烤10分钟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