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是迄今为止最科学的世界观。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基石。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精髓。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实现了两次历史性的突破,一是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二是确立了邓小平理论。不好,但只要善于总结,举一反三,认识规律,就可以变坏事为好事,把工作做得更好。
其次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首先幸福是人生追求的目的。要追求幸福一不要拿自己的错误惩罚自己。二不要拿自己的错误惩罚别人。三不要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人的一生应当是不断的快乐的积累才构成幸福。其次选择高尚的人生观。人生观是可以选择的。不同的人生选择,决定着不同的人生。不同的选择表现出不同的人生态度,体现着不同的人生观。 再次年轻人应当追求高尚的品格。树立积极进取、乐观向上、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
正确地对待权力、地位、金钱。“我哪有什么财富呢?作为一位年轻人,买不起车,买不起房,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你看人家……”经常有人发出这样的感慨,其实我们对财富理解片面了。财富并不只是权力、金钱,它们只是财富中比较引人注目的一种而已。俗话说得好:“三穷三富不到老”,人的一生如潮起潮落,漂浮难定,在潮头风光时要看到落到潮底的危险性,在潮底的时候则要有向高峰冲击的信心和行动。邓小平三起三落,当年人们“批邓”时,谁会想到若干年后,他为中国设计一副崭新的蓝图呢?比尔?盖茨中途退学时,谁会想到他能成为世界首富呢?这样的例子多得数不胜数,世界上什么样的奇迹都可能发生,其前提只有一点:我还活着,我要努力行动,我有信心,这是人一生中最最宝贵的财富。
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人是生活在现实和理想、物质和精神的世界之中的。现实世界、物质世界是人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理想世界、精神世界则是人生活的动力和价值取向。推动任何一个世界,都不能算是真正人的生活。我们主张每个人都应该有他一定的物质利益,反对的是将个人利益置于社会利益之上,唯利是图、损人利己。我们提倡的是将理想和现实、精神和物质统一起来,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结合起来,把个人理想融入全体人民的共同理想当中,把个人的奋斗融入到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奋斗当中。
1、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确立正确的入党动机。一个人入党的动机是不是正确,往往同他对共产主义事业和无产阶级政党的认识正确不正确、深刻不深刻有直接关系。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的党建理论,科学地阐述了上述问题,只有认真学习这些理论,用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才能更好地指导自己今后的生活,学习,工作。学习党史和党建的内容,进一步深入到党,做到从思想上入党。
2、通过实践锻炼,不断端正入党动机。要求入党仅有入党愿望还不够,还必须付诸于行动,用自己的行动来强化自己的入党动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人们的正确认识,要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并不断循环往复,才能获得。这里最重要的是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途径。
3、作为一名大学生,我觉得从思想上要做到认真学习党的理论知识,关注时事;学习上要认真钻研,做刻苦学习的表率;工作中要脚踏实地,做勤奋工作的表率;在生活中要勤俭节约,艰苦朴素,乐于助人,谦虚谨慎,团结友爱。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从思想上入党。平时生活中,有意识的观看一些党员的先进事迹,关注时事,多看新闻,增加自己的视野,逐渐培养自己认识客观世界的规律;学习永远是学生的天职,学好基础课程,不是为了应试,而是为了更好的提高能力;积极主动的参与学校的活动,树立服务意识,为人真诚,保持思想上和行动上的统一性,既不能脱离同学,更不能凌驾于同学之上,要关心同学,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保持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作风。乐于助人,看到同学,身边的人需要帮助,主动关心,在处理同学关系上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要顾全大局,先人后己;要团结友爱,不持偏见。
4、用正确的入党动机克服不正确的入党动机。人的思想活动是比较复杂的。在争取入党的过程中,一个人的入党动机往往既有正确的成分,也会掺杂一些不正确的东西。这就要求申请入党的人要主动靠拢党的组织,争取党组织对自己的帮助,通过接受党的教育、实际锻炼和自我思想改造,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把不正确的动机改正过来。
1、调整心态,积极就业:在当前严重的就业形势下,毕业生应当积极调整就业心态,树立行行建功、处处立业的就业观念,无论工作单位性质是国有还是非国有、是就业还是创业、工作地点是国外还是国内、是城市还是农村,只要在工作岗位上通过劳动取得合法收入即为就业。如果认为只有到公有制单位稳定工作才算就业,将会错失很多就业机会和发展良机。
2、主动出击 把握机遇:当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社会、学校都竭力为毕业生就业提供必要的支持与服务,作为就业的主体—大学生,更应该积极主动的参与其中,每一个大学生应该从进入大学校门起就开始关注就业问题,了解社会对所需人才的素质要求,进而有针对性的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强化专业学习和实践学习,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3、转变观念 动态择业:社会的发展进步,促使职业类型在不断的发生分化与组合,许多夕阳职业消失,新兴职业诞生。个人的工作岗位也会发生转变。因此,大学生要摒弃“一次决定终身的择业观”,调整思路,重新规划自己职业生涯,树立动态的“终身”择业观。以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