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鱼贯而入,汉语成语,拼音是yú guàn ér rù,比喻像游鱼一样一个跟着一个地接连着走。形容一个接一个次序进入。
2、成语出处:《三国志·魏志·邓艾传》:“将士皆攀木缘崖,鱼贯而进。”
3、示例:众才女除卞、孟两家姊妹在后,其余都是按名鱼贯而入。
1、跟“身正不怕影子斜”的含义相同。意指一个人只有身子站得正,影子才不会斜。通常用来比喻只要为人做事走得正、行得端就没有什么可怕的。
2、出处:蒙古中统三年(1262年)大丞相安童遣吏部尚书张无智持书迎祁志诚(全真掌教)。一见如素,智问“修身、济家治国”之方,真人曰:“身正则影正;身邪则影邪。大夫处其厚,不处其薄;居其实,不居其华”。
在宏观世界,根据我们的日常生活经验,一个物体在一个确定的时间,一定处于一个确定的位置。例如在白天的某一刻,你是在公司里工作,在晚上的某个时间,你是在家里休息,宏观世界的物质状态是确定的。
而在微观世界里,情况却有所不同。例如一个氢原子外部有一个电子,按照经典物理的理解,电子会围着原子核做轨道运动,就像行星围绕着太阳一样,然而事实却是电子的轨迹和方向并不确定,我们甚至不知道电子在原子核外的确切位置。
电子在在核外的位置通常用电子云来表示,我们描述电子的位置时,只能够说电子某一刻在某一位置的几率是多大,不能确切的说电子在某一位置,电子有几率在所有的位置出现,只是出现在不同位置的几率大小不同罢了。因此,在某一确定的时刻,我们可以说电子同时出现在所有的位置,如果每一个位置对应一个状态,那么电子同时处在不同位置组合状态, 叫做‘叠加态’,这是微观世界的奇妙特点。
哥本哈根学派认为一个量子系统,在被外界观测或干扰之后,会由叠加态坍缩为某一种可能的确定状态,如果不被干扰,系统会一直处于叠加状态。薛定谔为了反驳这一观点,提出了薛定谔的猫这个思想实验。
在实验中,一个密闭的箱子里有一粒放射性粒子,粒子的衰变与否是随机的,根据哥本哈根学派的解释,在不被观测的情况下,粒子是处于即衰变又没有衰变的叠加态的。在箱子里放入一只猫和一件装置,用粒子作为开关,通过这件特殊的装置来控制毒气的释放,如果粒子衰变了,会触发开关,释放毒气,杀死箱子里的猫,如果粒子没有衰变,则不会触发开关,不会释放毒气,猫也不会被杀死。在箱子密闭,没有被外界观测和干扰的情况下,粒子是处于叠加态的,既衰变又没有衰变,因此,开关既被触发又没有被触发,毒气既释放有没有被释放,而猫,就处于既死了又活着的状态。
薛定谔通过这个巧妙的设计,强行把微观世界与宏观世界联系到了一块,从而得出了一个看起来十分荒谬的结果。出于实用主义考虑,长久以来,物理学家们还是采用了哥本哈根学派的理论。哥本哈根学派认为,在打开箱子的一瞬间,猫的叠加态坍缩,变为确定态,猫要么死了,要么活着,二者是随机的。然而这种解释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没有一个公式可以描述这种坍缩,它违反了薛定谔方程。
1、“娟然”意为美丽的样子,“娟然如拭”意为美丽得如同刚刚擦过一般。出自袁宏道的《满井游记》。
2、《满井游记》译文对照:
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提,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
1、宝马型号里的L=long,表示轴距加长型汽油发动机,i表示该型号车使用汽油发动机,如果是柴油发动机就是d。宝马其它型号也是同一规则的。
2、轿车有3、5、7和8四个系列,轿车型号的第一个数字即为系列号,第2和第3个数字表示排量,最后的字母i表示燃油喷射,A表示自动挡、C表示双座位,S表示超级豪华。比如,318iA表示为3系列,排量为1800CC,燃油喷射,自动挡;850Si表示8系列轿车,排量为5000CC,超级豪华型,燃油喷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