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黄历生活 >学习 >什么是少儿编程
什么是少儿编程
更新时间:2025-05-25 20:14:12

(1)什么是少儿编程

1、少儿编程教育是通过编程游戏启蒙、可视化图形编程等课程,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和创新解难能力的课程。

2、一般来说,针对6-18岁的少年儿童开展的编程教育,现在,最常见的形式是线上和线下模式相结合的课外培训。根据先易后难的学习进程,少儿编程教学可以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Scratch或是仿Scratch的图形化编程教学,以培养兴趣、锻炼思维为主,趣味性较强。在这里,可以创造属于自己的动画,故事,音乐和游戏,这个过程其实就像搭积木一样简单。此外,还有机器人编程,也就是搭建机器人,通过运行程序让它动起来,着重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另一类是基于Python、C++等高级编程语言的计算机编程教学,目标往往是参加信息学奥赛等科技品牌赛事,如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联赛、机器人竞赛、科技创新大赛等,或为后续的专业学习和职业技能打下基础。在这里,可以熟悉编程原理,执行代码操作,适合有一定数学基础、英语基础和逻辑思维的孩子。

3、4-6岁:少儿编程小游戏。这一阶段不必刻意学习,可以玩一些不含字母的编程小游戏,比如用指令控制一个角色到达终点,绕过障碍物,用循环来完成重复任务等等。

4、7-9岁:可视化少儿编程学习。这一阶段孩子的逻辑思维开始更快地发展,家长可以为孩子安排系统的编程学习计划,但还是要以兴趣为主,让孩子喜欢上编程。7-9岁的孩子可以用可视化的编程工具来完成稍微复杂一些的任务,比如Scratch少儿编程、App Inventor等。

5、10+岁的孩子可以开始学习一门真正的编程语言,比如Python,初步学习算法、数据结构、面向对象编程,尝试编写软件。也可以接触一些硬件编程,比如用Arduino做个小机器人等等。

(2)什么是国家公祭日

1、国家公祭日是一个国家为纪念曾经发生过的重大民族灾难而设立的国家纪念活动,由国家权力机关决定。

2、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主要参战国政府纷纷推出国家级哀悼日,以国家公祭的形式来祭奠在惨案中死难的国民,增强现代人对国家遭受战争灾难历史的记忆。波兰的奥斯维辛集中营大屠杀纪念馆、美国的珍珠港事件纪念馆、俄罗斯的卫国战争纪念馆、日本的广岛和长崎原爆纪念馆等等,每年都举行国家公祭活动。

3、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全票通过的决定:将12月13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3)什么是反社会人格

1、反社会人格就是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又叫做无情型人格障碍,他们都有共同的特征,那就是具有高度的攻击性,缺乏羞耻感,无法从经历中获得经验教训,只知道一味地抱怨社会。

2、反社会人格会对社会产生极大的危害,他们一般都有性格缺陷,而且会在心理活动的各个方面都产生沉重的影响,生活各个方面都会出现持续和长期的行为障碍,而且很不容易被别人发现。

(4)什么是核心素养

1、核心素养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化,是连接宏观教育理念、培养目标与具体教育教学实践的中间环节。

2、党的教育方针通过核心素养这一桥梁,可以转化为教育教学实践可用的、教育工作者易于理解的具体要求,明确学生应具备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从中观层面深入回答“立什么德、树什么人”的根本问题,引领课程改革和育人模式变革。

(5)什么是秋天的一杯奶茶

1、就是借着秋天的季节要了奶茶的红包,定义为秋天第一杯奶茶来秀恩爱。

2、一般来说情侣之间发秋天第一杯奶茶红包的比较多,数字都是520类似的。

3、也有家里人和父母之前要秋天第一杯奶茶的红包,然后发到朋友圈和抖音里秀感情。

4、主要就是应季玩的一些梗,让大家要红包更加舒服,也更加有意思一些不会很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