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黄历生活 >学习 >幼儿语言教育的意义
幼儿语言教育的意义
更新时间:2025-05-25 09:35:14

(一)幼儿语言教育的意义

1、儿童的语言是在运用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而儿童语言的运用又是在实际的语言交流中实现的。新《纲要》明确要求“要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因此,在幼儿园里,教师给幼儿提供真实而丰富的语言情境,就是给幼儿创设可以帮助他们操作运用多种语言交流行为的交往情境。

2、一方面是在专门的语言教育活动中,让幼儿学习在不同的语言情境中如何运用相应的语言交流方式来与人交往。

3、如谈话活动中幼儿学习如何倾听他人的语言;文学活动中侧重理解和使用叙事性的语言表达方式;听说游戏要求幼儿使用敏捷应变的语言。

4、另一方面,日常的语言交往是真正真实而丰富的语言交往环境,幼儿可以有更多的机会与各种各样的人交往,扩展自己的语言经验。

(二)幼儿语言学习的特点

1、语言学习是儿童语言主动建构的过程。首先,儿童在 与成人交往和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接触到了语言环境,这个环境 为他们提供了种种语言模型,足以用来选择。只有那些他们能 够理解、能够模仿的模型,才会被有意识地挑选上,并被不断 地加以模仿和练习。其次,与此同时,儿童将语言模型稍加改 动,增添、减少或变换个别语言单位,作为自己的语言表达出 来。这种根据自己需要进行的创造性和变通式的模仿,正是儿 童主动参与语言构建的过程。此外,成人在与儿童交流时,一 定程度上考虑到了儿童对语言的接受和模仿,成人所提供的语 言模型也会受到儿童自身特点的影响。这就是儿童对语言环境 的反作用力。

2、语言学习是儿童语言是语言个性化的过程。每个儿童所 依托的语言环境都不一样,既有的经验和语言的积累使得儿童 在交往中带有鲜明的个性印记。特定的语言习惯显现其语言个 性,这种个性可以从语言使用的句式、词汇、口头禅甚至是语 调体现出来。除去语言表达的形式的个性化之外,语言内容同 样呈现出个性色彩。不同的儿童在语言学习中表现出不同的特 点,他们对话题的偏好、句式的选择都呈现明显的个体差异。 在学习过程中的速度、效果,运用语言交际的积极性也各有不同。

3、语言学习是儿童语言是语言综合化的过程。语言本身是 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儿童在学习语言的时候,语音和语义是 必须结合在一起学习的,儿童学习语言的过程往往就是他们认 识事物的过程。同时,语言的学习也和儿童在其他领域的学习 紧密联系在一起,儿童的成长成熟通过语言的成长成熟表现出来。

4、语言学习是儿童语言是循序渐进、逐步累积的过程。儿 童掌握语言,要掌握语音、词汇、语法,并将其运用成熟,会 经历从无到有、积少成多、逐步完善等过程。

(三)如何培养幼儿语言能力

1、在教会孩子学习语言的时候,尽量让孩子说完整的话,这样孩子对语言的掌握就会更加熟练,能更好的锻炼这种语言的表达的感觉和能力。

2、幼儿学习语言的过程,是一个逐渐积累和长进的过程。应该让孩子多积累词汇,而且应该反复强化这些词汇。

3、多给孩子讲故事。选择一些简单易懂和风趣幽默的故事给孩子讲,使孩子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也可以借助一些广播和录音来给孩子播放。

4、可以与孩子做一些语言的游戏,比如正话反说、讲寓言故事、一个比划一个猜等。孩子能够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到语言的趣味性,更加热爱学习。

5、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建立起学习型的家庭,家庭成员都来学习,让孩子在学习的好习惯中成长。

6、采用寓教于乐的方式。对于孩子的学习语言,一定不要枯燥,而是要给孩子创造一个轻松的环境,让孩子的学习进程自在愉悦。

(四)0-6岁幼儿语言发展的三个阶段

0-6岁幼儿语言发展的阶段分为7个而不是3个,具体详情如下:

1、第一阶段:无意识的交流阶段(出生—4个月)

父母对小儿的咕咕声或啼哭声只能根据自己的想法作解释,所以,这一阶段又称之为解释性的交流。小儿开始时也没有意识自己的发声或啼哭声能够影响父母的行为,但父母自小儿出生后第一天就把孩子当做交流的个体,对孩子的不同声音作出不同的照顾性应答,有的父母会用短的简单句对小儿说话,特别是母亲,有时以高的音调和夸张的声音逗引孩子,小儿在这样的环境中懂得了寻找交流对象,渐渐地产生父母与小儿之间的相互作用,例如用哭声示意父母抱、饿了或尿湿了要父母关 照等。于是进入下一个阶段。

2、第二阶段:有意识的交流阶段(4-9个月)

4个月的小儿能用眼睛盯着父母所指的事物,父母和小儿把眼光共同落在同一事物上,此时,最好父母口中念念有词,对孩子说物品的名称,大约6-8个月的时候, 父母可对着图片说出名称,而在9个月的时候,小儿可有交流性的眼光注视,即不但注视着事物,还会转向父母,注意父母的话,这一能力的出现意味着小儿与父母有了有意识的信息传递,不仅如此,9个月的婴儿还可理解一些名词,如“钉”、“球”、“狗”等。

3、第三阶段:单词阶段(9-18个月)

约12个月的小儿会说出单词,单词的性质大多数为名词。尽管小儿很早就能理解一些动词,但说动词要落后于说名词。在这个阶段,小儿会在情境中使用会说的一 些单词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单词开始时发展得比较慢一些,但接着就会出现一个很快的两个字组成的词组。一般来说,小儿至少能说50个单词,才会发展词组。因 此父母在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扩大儿童的词汇量,大概在18个月左右,两个字的词组就会出现。

4、第四阶段:词组阶段(18-24个月)

这个时期的小儿会用单词和词组说自己的事情以及他们生活的环境,而且有了最初的语句形式,父母们无需再把精力放在小儿词语的内容上,而是训练孩子使用句子 表达,其中包括了语法的万分,而且语言的训练应在小儿的生活环境中进行,鼓励他们与父母和老师泺。在这个阶段开始时,父母为孩子提供词组示范,如说“坐凳 上”、“吻娃娃”。对这种“电报式”的说话示范,语言专家各执己见, 有的赞成,有的反对。不过,有一条原则应当记住:语言不只是用简单的词的组合来表达意思,而是要用语法组成句子后才能说明意义。因此,在对儿童语言的干预 中,父母要避免用语法不确切的话与孩子沟通。

5、第五阶段:早期造句阶段(24-36个月)

小儿说事物已不再局限在此时此景,还能说不在眼前的事情,能用简单的短句如名词加上动词。在说话中,小儿还能使用代词“我、你、他”,介词“上、下”,形容词“好、坏、多、少”上等等。至36个月左右,小儿基本上能用短句进行表达,并且开始步入完整的造句系统。

6、第六阶段:句子掌握阶段(3-5岁)

小儿可以使用简单句和较复杂的句子,掌握了大部分的语法结构形式,而且能够有一点点理解词语的抽象关系。一些心理学家认为小儿这一阶段的词汇已接近成人, 说话俨然像个“小大人”。这时,父母与孩子的交流要注重完整的句子表达,为孩子起示范作用,同时要培养孩子听众指令做事,从而为入学做好语言的准备。

7、第七阶段:完整的语法阶段(5岁-成人)

从此,儿童逐渐建立了成样的语言能力,而这个过程中的儿童,也还是在不断地扩充自己的词汇,改善自己的表达及语言在环境中的使用,但不再增加新的语言形式,这个时期是个体交流能力明显增长的时期。有些专家认为,5岁是语言发育的一个分水岭,从这时开始至12岁,语言的发展将出现根本性改变,不仅是句子的 复杂化,而且句子的含义和语言的用途向高级发展,最为显著的一个变化是儿童用语言学习阅读和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