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故事。家长给孩子讲童话故事,首先要选好童话故事的内容,针对不同年龄的孩子要讲的故事也是不一样的。但是大的方面就是不能带有暴力、恐吓色彩的内容,可以选一些带有图画的美德、益智、亲子等方面的,内容健康积极就可以。
照故事书读。有些家长给孩子讲故事,喜欢用口语去讲,加进去很多个人的看法,这其实是不对的。正确的做法就是照故事书上的内容给孩子念,不夹杂口语,念的同时,要让孩子一起看着故事书,还可以用手指点着字读给孩子听,从而形成从视觉、听觉两方面刺激孩子的大脑,印象更深刻,效果更好,还有利于孩子识字。
理解。很多家长可能会想,有些语言孩子听不懂怎么办?放心,学龄前的孩子大脑都是一张白纸,输入什么内容都会接收,至于理解,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加,内容慢慢地都会理解的,再说,童话故事的内容都是简单易懂的。用文学语言讲给孩子听,这样孩子接收的是文学知识,对孩子以后的语文学习是有很大帮助的。
反应。在读故事的过程中,注意看孩子的反应,如果孩子的兴致很高,就可以接着讲下去;如果孩子已经走心了,不想听了,就不要再读了,再读下去也是没有效果的。整个过程都要关注孩子对故事的反应情况。
书面语言。有些内容孩子听不明白提问的时候,我们最好是用书面语言给孩子解释,同时不要带有个人感情色彩,就事论事,正面回答孩子,不要扯的太远了。回答完后,孩子还是不明白,可以举些孩子能听明白的生活中例子,孩子接触过的事情,这样更容易听明白。
不吓孩子。给孩子读故事书的过程中,最忌讳吓唬孩子,比如有些家长在读到有警察的故事时,会很严肃地对孩子说:以后不听话的话,警察会把你抓起来的,甚至有些家长把警察描述的很凶,把医生说的很凶,搞的孩子在心理上对这两类人产生一种恐惧情怀,这样是很不对的,影响孩子对某些职业的正确认识,对孩子的成长不利。
1、野天鹅:这是一场善与恶的斗争。艾丽莎是个柔弱的女子,但她却战胜了比她强大得多、有权有势的王后和主教。救出了被王后的魔法变成天鹅的十一位哥哥。她可以成功靠的是她的勇气、决心和毅力。面对荨麻的刺痛和一年不能说话的痛苦,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去面对啊。即使面对主教对她的诬陷和把她烧死的惩罚,她也没有放弃,一直坚持到最后一分钟,终于完成了她的工作。
2、拇指姑娘:有一位老婆婆非常渴望有一个美丽的小孩子,巫婆帮助她实现了这个愿望,让她得到了漂亮、善良的拇指姑娘。可有一天,拇指姑娘被一只癞蛤蟆偷走了,从此,她开始了惊险、梦幻般的旅程。在拇指姑娘的旅程中,癞蛤蟆和鼹鼠都要娶拇指姑娘,但拇指姑娘最后却嫁给了花世界的国王。
3、断尾的狐狸:一只狐狸被捕兽器把尾巴夹断了。受了这种耻辱以后,他觉得自己脸上无光,生活很不好过,所以他决定劝说其他狐狸也去掉尾巴,大家都一样了,他的缺点就可以掩饰过去了。于是他召集了所有狐狸,劝说他们割去尾巴,他信口雌黄地说尾巴既不雅观,又使我们拖着一件笨重的东西,是多余的负担。有一只狐狸站起来说:“喂,朋友,如果这不是于你有利,你就不会这样煞费苦心地来劝说我们了。”
1、这是两只兔子的故事。一个母亲,一个孩子。它们是栗色的。现在,小栗色兔子该上床睡觉了,可是它紧紧抓住大栗色兔子的长耳朵不放,它要肯定大栗色兔子在听它说话。它说:“猜猜我有多爱你?”大栗色兔子说:“哦,我可猜不着。”小栗色兔子说:“这么多。”它张开两只手臂,伸得尽可能远。可大栗色兔子的手臂更长,它说:“我爱你有这么多。”“恩,这真是很多。”小栗色兔子想。
2、小兔子又说:“我爱你到我的手能伸到的最高的地方。”大兔子说:“我爱你到我的手能伸到的最高的地方。”小兔子想,这真是够高的,我希望我得手臂也有那么长。
3、接着,小兔子有了一个好主意。它打了个滚倒立起来,把脚伸到树干上,说:“我爱你,直到我的脚趾尖。”大兔子把小兔子甩过头顶:“我爱你一直到你的脚趾尖。”小兔子说:“我跳得多高就有多爱你。”它不停地跳上跳下。大兔子笑了,说:“我跳得多高就有多爱你。”它跳得真高,它的耳朵都碰到了树枝。小兔子想,这真是跳得太棒了,我希望我也能跳得这么高。
4、小兔子叫喊起来:“我爱你像这条小路伸到小河那么远。”大兔子说:“我爱你远到跨过小河再翻过山丘。”小兔子想,那真是很远。它太困了,想不出更多的东西来。这时,它看见了黑沉沉的夜空,没有什么比天更远了。它说:“我爱你一直远到月亮那里。”说完它闭上了眼睛。
5、大兔子说:“哦,那真是很远,非常非常的远。”它把小兔子放到用树叶堆起来的床上,然后低下头来亲吻小兔子,对它说晚安。
6、然后它躺在小兔子的身边,带着微笑轻声地说:“我爱你一直远到月亮那里,再从月亮上回到这里来。”
1、《一只想飞的猫》陈伯吹所写,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中国童话系列,作品通过一系列生动有趣的情节,成功地塑造了一只“想飞的猫”的形象。这只猫骄傲自大、目空一切,只因抓住了几只老鼠就到处自吹自擂,说什么“我一伸爪子就逮住了十三个耗子”。
2、他盲目地逞强好胜,吹嘘自己是赛跑健将、歌唱家和打鱼专家,甚至幻想能够飞上天去,可他却不愿学习,认为“我要飞,就能飞!只有那条笨驴子,不论做什么事,总得先刻苦学习一番,我可用不到!”作者将幻想和现实和谐地结合起来,在这只顽皮的猫身上非常巧妙地表现了淘气儿童的性格。由于作者熟悉儿童,作品中的许多细节,准确细致地表现了儿童在特定状态下的微妙心理。通过一系列生动有趣的细节,这只“想飞的猫”骄傲虚荣、好逸恶劳的心理被表现得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