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流感:春季最流行的应该就是流感,也是最常见的传染病。可以说每个感冒的人都是传染源,载体就是人,渠道就是空气,所以一直以来,专家对流感的发生、控制是一个非常头疼的问题。最理想的预防就是提升自身的免疫能力,勤吸收,房间多通风。
2、风疹。
(1)病因:风疹是一种症状较轻的急性病毒性呼吸道传染病。
(2)传染源: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出疹前5天到出疹后2天的病人均有传染性。患者口、鼻、咽部份泌物,血及大小便中均有病毒存在。出疹前后的病人传染性最强。风疹流行起,人群中的人多为轻型。
1、多通风。鲜空气能够去除过量的湿气和稀释室内污染物。应定时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让阳光射进室内,因为阳光中的紫外线具有杀菌作用;也可用食醋熏蒸房间,起到消毒效果。
2、勤洗手。传染病患者的鼻涕、痰液、飞沫等呼吸道分泌物以及排泄物等中含有大量的病原,有可能通过手接触分泌物和排泄物,传染给健康人,因此特别强调注意手的卫生。
3、常喝水。特别在气候干燥,空气中尘埃含量高,人体鼻黏膜容易受损,要多喝水,让鼻黏膜保持湿润,能有效抵御病毒的入侵,还有利于体内毒素排泄,净化体内环境。
4、补充营养。适当增加水分和维生素的摄入。注意多补充些鱼、肉、蛋、奶等营养价值较高的食物,增强肌体免疫功能;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蔬菜水果,可中和体内毒素,提高抗病能力,增强抵抗力。
5、减少对呼吸道的刺激。如不吸烟、不喝酒、少食辛辣的食物,以减少对呼吸道的刺激。
1、保持良好个人卫生
防控秋冬季传染病,首先要保持良好个人卫生习惯。佩戴好口罩、外出时做好手卫生;提倡饭前、便前、便后都要洗手;咳嗽、打喷嚏时要用上臂或纸巾、毛巾遮住口鼻。
2、保持环境清洁和通风
要加强清洁消毒,做好每日消毒记录,彻底清理卫生死角。在空气良好的情况下,教室也需要保持通风,每天至少通风一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
3、上、下学途中注意事项
在上下学途中,学生尽量做到家庭学校“两点一线”,避免不必要的外出,尽量减少到密集场所活动。最好采取步行、自行车、私家车等方式上下学,如要乘坐公共交通或校车时,既要注意个人防护,佩戴口罩,也要注意与他人保持合理间距,途中避免用手触摸公共交通工具上的物品。
4、作息规律,营养全面
师生要注意一日三餐的规律性进食,主食、蔬果和禽肉蛋保持3∶2∶1的比例,不暴饮暴食、不吃腐败变质食物、不吃生冷食物。要根据温度适时增减衣物,注意保暖。
5、加强锻炼,提高免疫力
学校应帮助孩子养成经常体育锻炼的习惯,尤其是户外运动,以增强血液循环,提高身体素质和机体免疫力。
6、接种疫苗,预防流感
流感在学生中有一定发病比例,流行性感冒、普通感冒等也是秋冬季常见传染病,可能都会有咳嗽、发热等症状,这些症状与新冠肺炎症状类似,难以区分,而流感却是有疫苗防控的几种传染病之一,接种疫苗是最有效、最经济的预防手段。如出现呼吸道感染症状,应居家休息、及早就医。
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是预防秋冬季呼吸道传染病的关键。要保持学习、生活场所的卫生,不要堆放垃圾。打扫卫生时,应先洒水后扫地,免得尘土飞扬。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应用卫生纸掩盖,用过的卫生纸不要随地乱扔。饭前便后、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以及外出归来一定要按规定程序洗手。勤换、勤洗、勤晒衣服、被褥,不随地吐痰,个人卫生用品切勿混用。
2、办公、学习场所以及家中要注意多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新鲜。
3、合理膳食,增加营养。多喝水,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多食富含优质蛋白、糖类及微量元素的食物,如瘦肉、禽蛋、新鲜蔬菜、水果等。不食不清洁的食物,拒绝生吃各种海产品和肉食,不喝生水。
4、坚持体育锻炼,多到郊外、户外呼吸新鲜空气。生活有规律、保证睡眠,避免过度疲劳,以提高自身免疫力。
5、尽量减少和患者及其患者家属接触也是预防的关键。发生呼吸道传染病时,要及时进行隔离治疗。在呼吸道疾病流行期间,应减少集会,少去人员拥挤的公共场所,外出时尽量戴口罩。
6、保护好易感人群。进行计划性人工自动免疫是预防各类传染病发生的主要环节。为降低秋冬季高发传染病与新冠肺炎叠加流行风险,防止多病爆发,挤占医疗资源,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最有效、最经济的方式。
1、水獭可能有传染病。
2、水獭,学名:Lutra lutra(Linnaeus,1758),为鼬科、水獭属的一种动物。水獭躯体长,吻短,眼睛稍突而圆,耳朵小,四肢短,体背部为咖啡色,腹面呈灰褐色。
3、水獭多穴居,白天休息,夜间出来活动,除交配期以外,平时都单独生活,善于游泳和潜水,听觉、视觉、嗅觉都很敏锐,食性较杂,一年四季都能交配,每胎产1-5仔,主要栖息于河流和湖泊一带,尤其喜欢生活在两岸林木繁茂的溪河地带,分布范围极广,亚洲、欧洲、非洲都有其的踪迹。
4、水獭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已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5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