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黄历生活 >历史 >古代的士指什么样的人
古代的士指什么样的人
更新时间:2025-05-25 01:43:07

(1)古代的士指什么样的人

1、所谓士人即读书人,而士人政府则指由读书人组成的政府。武帝即位后,曾召集全国文士,策问治国安邦之道。而专治《公羊春秋传》的大儒董仲舒就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提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班固《汉书·董仲舒传》)他认为只有通晓儒学,才能做官,目的是藉儒家学说统一全国思想,以巩固中央集权制度。武帝由是采纳其建议,独尊儒术,排斥他学。

2、为落实独尊儒学,武帝大量提拔儒生当中央和地方官吏,不治儒学之博士均被罢免,由是自宰相以至地方官几乎全数由士人充任。另外又设《诗》、《书》、《礼》、《易》、《春秋》等五经博士,专门讲授儒家经典,并使其预闻政务,参加重要政府会议。同时又在京师设太学,在郡县办学校,太学即博士弟子,学而优则仕,成绩优异者可留京任郎官,次等者则遣原籍为郡国吏。

3、自武帝独尊儒术后,西汉政府渐由宗室、功臣之组合,转成由士人参政的新局面。「自此以来,公卿大夫士吏,彬彬多文学之士矣」。因此,在武帝时的政府,已由汉初时的「平民政府」,转成为「士人政府」。

(2)蜡烛比喻什么样的人

1、蜡烛象征:燃烧自己,照亮他人,有奉献精神的人。不计一己私利,全心全意为他人着想。多象征教师或为人民献身的人。

2、蜡烛是人们生活中的一颗小沙粒,蜡烛是一种平凡而伟大的力量。蜡烛在黑暗的时候燃起,在光明的时候熄灭,蜡烛的精神不仅是古人赞美的对象,而且是我们的榜样。古人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来形容矢志不渝的精神。所以,蜡烛的一生是辉煌的,从生到死,始终为人们奉献着光明。

(3)祥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1、堕落前的祥子,憨厚能干、坚韧好强、以劳动为荣本分、不愿过苟且偷生的生活、好胜、要强、淳朴善良,体面的。

2、堕落后的祥子,懒惰、混日子、麻木、潦倒、狡猾、好占便宜、自暴自弃,猥琐。

3、祥子是老舍的作品《骆驼祥子》里的主人公。祥子来自农村,在他拉上租来的洋车以后,立志买一辆车自己拉,做一个独立的劳动者,但这个愿望在经过多次挫折以后,终于完全破灭。他丧失了对于生活任何企求和信心,从上进好强而沦为自甘堕落:原来那个正直善良的祥子,被生活的磨盘辗得粉碎。

(4)蚊子喜欢叮咬什么样的人

第一:首先来说,呼吸道呼出的二氧化碳是蚊子定向的气味源,蚊子凭此找到人,再下口叮咬。胖人更易被蚊子叮咬,深色衣服吸热,也易招引蚊子。蚊子爱叮咬毛孔粗糙、出汗多的人。

第二:再有就是,男人比女人、青年比老人、健康人比病人更招蚊子,因为皮肤表面的分泌物多。而儿童新陈代谢旺盛,也是蚊子青睐的对象。此外,女性来例假时,分泌物产生变化,也更招蚊子。

第三:最后,运动出汗后,会比较招蚊子,因此建议运动后最好赶快洗个澡,汗水少了,蚊子就叮得少。一般来说蚊子喜欢叮身上有汗渍的人。保持身体清洁,没有发散性气味能有效地防止蚊子叮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