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黄历生活 >生活 >下元节的来历和禁忌
下元节的来历和禁忌
更新时间:2025-05-24 11:57:55

一)下元节的来历和禁忌

1、来历:农历十月十五,民间传统的“下元节”,又称“下元日”,旧时人们又尊是日为“水官生日”。盖因常州属江南水乡,农村多种水稻,副业捕鱼捉虾、驶舟航船等等皆与“水”有深厚的缘分,所以农家对“水官生日”特别重视,多于此日“斋三官”(祭祀天官、地官、水官),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斋三官”之俗起源甚早。南宋吴自牧《梦梁录》载:“十月十五日,水官解厄之日。官观士庶设斋建醮,或解厄,或荐亡。”可见唐宋时代道教对此已极为重视。

2、禁忌:家中纪念祖先和逝去的亲人:沐浴后,着合适的服饰,在洒扫干净的家中摆好几案,上面放上鱼肉、水果为祭品,略备祭酒。在下元之夜,焚香、祭酒,纪念祖先和逝去的亲人。如家中有院落,在月出之后于院中进行更好。祭拜时,可根据被纪念者的身份采用适当的礼节。

二)下元节简介

1、下元节,中国传统节日,为农历十月十五,亦称“下元日”、“下元”。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之一。正月十五中国称上元佳节,乃庆元宵,古已有之;七月十五中国称中元节,祭祀先人;十月十五中国称下元节,祭祀祖先。

2、下元节的来历与道教有关。道家有三官:天官、地官、水官,谓上元九炁赐福天官,中元七炁赦罪地官,下元五炁解厄水官。三官的诞生日分别为农历的正月十五天官赐福、七月十五地官赦罪、十月十五水官解厄,这三天被称为“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下元节,就是水官解厄旸谷帝君解厄之辰,俗谓下元日。

3、饮食风俗是节日习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人类在长期的、众多的节日活动的实践中,形成了独立的、特殊的节令食品,诸如春节吃饺子,正月十五吃元宵、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等等,它同其它风俗习惯一样,作为民族的一种共同情感、共同心态统一着人们的节日行为,对节日的生存、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下元节也有其独特的节令食品,以北京为例,过下元节时,家家户户都要做“豆泥骨朵”。“豆泥”就是红小豆做的“豆沙馅儿”。是北京小吃“豆沙包子”。这种一年四季都能吃到的“豆沙包子”,在几百年前的明代,早已是孟冬十月的节令食品了。

三)下元节为什么叫鬼节

1、下元节为中国民间传统节日,农历十月十五,亦称“下元日”、“下元”,下元节有祭祀祖先亡灵的习俗,我国很多地区的人们,都会在这一天,到家庙、祠堂去祭拜祖先,所以很多人认为是鬼节。

2、农历十月十五,是古老的“下元节”。此时,正值农村收获季节,武进一带几乎家家户户用新谷磨糯米粉做小团子,包素菜馅心,蒸熟后在大门外“斋天”。又,旧时俗谚云:“十月半,牵砻团子斋三官”。原来道教谓是日是“三官”(天官、地官、水官)生日,道教徒家门外均竖天杆,杆上挂黄旗。晚上,杆顶挂三盏天灯,做团子需三官。民国以后,此俗渐废,惟民间将祭亡、烧库等仪式提前在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时举行。

3、下元节也有祭祀祖先亡灵的习俗,我国很多地区的人们,都会在这一天,到家庙、祠堂去祭拜祖先,有着祈福消灾的美好寓意。在下元节的时候还有祈愿神灵的风俗,下元节与道教有关,道家三官,下元节对应的是水官,下元节祭祀水神,有消灾解厄、祈求丰收的美好寓意。

4、下元节在南方人可能较为熟悉,因为十月十五这天为水官生日,南方人多傍水而生,平常的习作也多以水稻、捕鱼为主,水官在江南人心中的地位是很高的。下元节也是汉人祭祀祖先的日子,此时正值秋收,除了以祭品为水官庆生,人们还会祭拜祖先,祈求来年风调雨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