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由于乐山大佛的地理位置十分特殊,位于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流处与乐山城隔江相望。
2、据民间传闻,江水一旦淹没佛脚就意味着乐山城会被淹没,乐山大佛与乐山城隔江相望,佛脚如同记录水文的标尺,多年来城中的百姓,都是根据佛脚的水位来辨别水情的状况,以此做出应对,避免水患灾害。
3、所以说,乐山大佛不仅是乐山城百姓的信仰图腾,更以精巧的设计,为乐山城百姓提供水文参考,在修建过程中,通过测量山势,佛脚高度与乐山城的平均海拔高度一致,所以江水要是淹没佛脚,乐山城就会被淹没,这就是乐山大佛不能洗脚的原因。
1、乐山大佛,又名凌云大佛,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南岷江东岸凌云寺侧,濒大渡河、青衣江和岷江三江汇流处。大佛为弥勒佛坐像,通高71米,是中国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
2、乐山大佛开凿于唐代开元元年(713年),完成于贞元十九年(803年),历时约九十年。
3、乐山大佛和凌云山、乌尤山、巨形卧佛等景点组成的乐山大佛景区属于国家5A级旅游景区,是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峨眉山-乐山大佛的组成部分。
4、2018年10月8日,乐山大佛景区九曲栈道处已经开始施工前打围封闭。2019年4月1日,历时近半年的四川乐山大佛残损区域抢救性保护前期研究及勘测工作结束,乐山大佛正式“出关”,景区的九曲栈道和佛脚观光平台重新开放。2020年2月,景区宣布对医务人员免门票:向全国医务工作者免费开放一年(含“夜游凌云山”、“夜游三江”体验)。
1、乐山大佛高度71米,乐山大佛,又名凌云大佛,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南岷江东岸凌云寺侧,濒大渡河、青衣江和岷江三江汇流处。大佛为弥勒佛坐像,是中国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
2、乐山大佛开凿于唐代开元元年(713年),完成于贞元十九年(803年),历时约九十年。乐山大佛和凌云山、乌尤山、巨形卧佛等景点组成的乐山大佛景区属于国家5A级旅游景区,[1]是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峨眉山-乐山大佛的组成部分。
1、乐山大佛的故事。
乐山大佛开凿的发起人是一位名字叫海通的和尚。海通是贵州人,结茅于凌云山中。古代的乐山位于三江汇流之处,它将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聚于凌云山麓。这地方有个妖魔,常常在此兴风作浪,使得经过这里的大船、小船常常被颠覆。每当夏汛来临之际,江水直捣山壁,造成许多船毁人亡的悲剧。海通和尚见此境况,立志凭崖开凿弥勒佛大像,也就是现在的乐山大佛,欲仰仗无边法力,将巨浪平复,缓解水势,遂得风平浪静。
2、乐山大佛的精神。
海通禅师遍行大江南北、江淮两湖一带募化钱财,开凿大佛。佛像动工后,地方官吏前来索贿营造经费,海通严词拒绝。他表示,宁可自己剜掉双眼,也不会交出建佛善款。地方官见状仗势欺人,认为不可能有人自剜双目。遂逼问道,你真能做得到吗?只见海通在众目睽睽之下,不畏淫威,从容不迫地“自抉其目,捧盘致之”,官吏见罢,匆匆逃离。
海通这种专诚忘我的精神,一直激励后人,同时,也激励着三代人,历经90年艰苦磨难,方才建成巍峨屹立的乐山大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