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扫尘土,过了二十三,离春节只剩下六、七天了,过年的准备工作显得更加热烈了。要彻底打扫室内,俗称扫尘,扫尘为的是除旧迎新,拔除不祥。各家各户都要认真彻底地进行清扫,做到窗明几净。粉刷墙壁,擦洗玻璃,糊花窗,贴年画等等。
2、剪窗花。所有准备工作中,剪贴窗花是最盛行的民俗活动。内容有各种动、植物等掌故,如喜鹊登梅,燕穿桃柳,孔雀戏牡丹,狮子滚绣球,三羊(阳)开泰,二龙戏珠,鹿鹤桐椿(六合同春),五蝠(福)捧寿,犀牛望月,莲(连)年有鱼(馀),鸳鸯戏水,刘海戏金蝉,和合二仙等等。
3、吃灶糖,小年,大年的伙伴。每年腊月二十三日的时候,它都会派小年先到人间,看看都有哪些人需要吉祥能量的补充,为它通报情况。小年爱吃灶糖,于是人们为了小年和灶王爷能“上天言好事”,就形成了中国人过小年吃灶糖的民俗。
1、小年期间主要的民俗活动有扫尘、祭灶等。从清朝中后期开始,帝王家就于腊月二十三举行祭天大典,为了“节省开支”,顺便把灶王爷也给拜了,因此北方地区百姓随之效仿,提前一天在腊月二十三过小年。
2、“小年”在各地有不同的概念和日期,北方地区是腊月二十三,南方大部分地区是腊月二十四。江浙沪地区把“腊月廿四”和“除夕前一夜”都称为小年,南京地区称正月十五的元宵节为小年,云南部分地区小年日期是正月十六,西南和北方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小年日期是除夕。
1、食俗一:年粽。年粽也就是粽子,不过跟端午的粽子不一样的是馅不相同,有些喜欢放绿豆,有些则喜欢放猪肉,小年夜吃年粽的意义是期望年年高中(粽)的意思,所以年粽给孩子吃比较具有意义。
2、食俗二:炒玉米。炒玉米的食俗是晋南地区的流传下来的,人们一般喜欢用炒玉米把麦芽糖粘结起来,然后冻成很大一块,这样做了之后吃起来会很酥脆香甜。
3、食俗三:糖瓜。糖瓜算得上是小年夜必备的食物之一,不管是在南方还是在北方,祭灶神都需要到糖瓜,供它成为灶糖。祭灶王要供灶糖的原因很简单,其实就是想用甜蜜的糖沾满灶王爷的嘴,希望他能够在玉帝面前多多美言几句,也有个说法是与哪个灶糖粘住灶君奶奶的嘴巴,避免灶君奶奶爱说闲话,坏了灶王爷帮忙说好话的事情。
4、食俗四:汤圆。汤圆大家都不陌生,一般遇节日的时候,北方吃饺子,南方必定是吃汤圆的。汤圆是用糯米做的,软滑黏腻,特别适合用来糊灶王爷的嘴, 不让他乱说凡间是是非非,所以小年夜这天各家各户也少不了要煮汤圆来吃。
5、食俗五:米饼。米饼就是用糯米、花生、芝麻、白糖制作出来的小饼干,吃起来嘎嘣脆,特别香甜,多为广西那边居民常做的小年夜食物,圆圆的米饼也有着团团圆圆的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