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黄历生活 >娱乐 >西游记台词
西游记台词
更新时间:2025-05-24 00:29:35

(一)西游记台词

1、一叶浮萍归大海生何处不相逢。——明代吴《西游第四十回》

白话文意思是一片小浮萍经过千曲万折流入大海,中间自然会遇到许许多多形形色色的故事;人生也一样,一生中,与人与事“相逢”的机会很多,有缘分的人就算世界再大也是会遇见的。

2、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明代吴承恩《西游记·第七十四回》

白话文意思是山再高也有攀山走路的人,水再深也有乘船渡江的人。比喻只要人有心,努力,奋斗自会有办法克服困难。

3、人心生一念,天地悉皆知,善恶若无报,乾坤必有私。——明代吴承恩《西游记·第八十七回》

白话文意思是人心生一个念头不管是善是恶,天地鬼神都知道,因此,警策自己不要随便动恶的念头。善恶是有报应的,如果没有报应,那么天地乾坤也就有私心了,但我们知道天地是无私的,所以善恶报应也一定是真实的。

4、宁恋本乡一捻土,莫爱他乡万两金。——明代吴承恩《西游记·第十二回》

白话文意思是你宁可想念思念家乡的一掬黄土,也不要贪念他国的万两黄金。不管他乡多么富饶美丽,也不如自己的家乡亲近、美好。

5、禅心朗照千江月,真性情涵万里天。——明代吴承恩《西游记·第八回》

白话文意思是福气像月亮那样千年朗照,永不停止;寿命像那光芒一样辽阔。

6、《西游记》是一部中国古典神魔小说,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书中讲述唐朝法师西天取经的故事,表现了惩恶扬善的古老主题。《西游记》成书于16世纪明朝中叶,自问世以来在中国及世界各地广为流传,被翻译成多种语言。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最优秀的神话小说,也是一部群众创作和文人创作相结合的作品。小说以整整七回的“大闹天宫”故事开始,把孙悟空的形象提到全书首要的地位。第八至十二回写如来说法,观音访僧,魏徵斩龙,唐僧出世等故事,交待取经的缘起。从十四回到全书结束,写孙悟空被迫皈依佛教,保护唐僧取经,在八戒、沙僧协助下,一路斩妖除魔,到西天成了“正果”。

(二)西游记这本书一共有几页

1、页数由于排版、字体大小、版本不同,所以结果也不同,人民文学出版社是1250页。

2、字数也是因各种版本不同所以有差异:世德堂本62万字,杨闽斋本46万字,唐僧本40万字,李评本是世德堂本的点评本,《西游记传》7万字,《唐三藏西游释厄传》13万字。

3、《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现存明刊百回本《西游记》均无作者署名。清代学者吴玉搢等首先提出《西游记》作者是明代吴承恩 。

4、这部小说以“唐僧取经”这一历史事件为蓝本,通过作者的艺术加工,深刻地描绘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全书主要描写了孙悟空出世及大闹天宫后,遇见了唐僧、猪八戒和沙僧三人,西行取经,一路降妖伏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最终五圣成真的故事。

(三)西游记的读后感400字

《西游记》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绚丽多彩的神魔世界,人们无不在作者丰富而大胆的艺术想象面前惊叹不已。正如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指出,《西游记》讽刺揶揄则取当时世态,加以铺张描写。通过《西游记》中虚幻的神魔世界,我们处处可以看到现实社会的投影。在孙悟空的形象塑造上,就寄托了作者的理想。孙悟空那种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奋起金箍棒,横扫一切妖魔鬼怪的大无畏气概,反映了当时人们的愿望和要求。

在我看来,唐僧是一个心地善良、不畏艰险、勇往直前,但盲目慈悲、是非不分、固执迂腐的,而孙悟空则是敢于斗争、有勇有谋、积极乐观,但争强好胜、心高气傲的。不仅有较深刻的思想内容,艺术上也取得很高的成就。它以丰富奇特的艺术想象、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幽默诙谐的语言,构建了一座独具特色的《西游记》艺术宫殿。

在艺术上孙悟空和猪八戒这两个形象,以其鲜明的个性特征,在中国文学史上立起了一座不朽的艺术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