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但愿人长久》词:苏轼(宋),曲:梁弘志,演唱:邓丽君。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唯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十五的月亮》作曲:石铁源、徐锡宜,作词:石祥,原唱:董振厚。
十五的月亮,照在家乡,照在边关。
宁静的夜晚,你也思念,我也思念。
我(你)守在婴儿的摇篮边,
你(我)巡逻在祖国的边防线;
我(你)在家乡耕耘着农田,
你(我)在边疆站岗值班。
啊丰收果里有我(你)的甘甜,也有你(我)的甘甜;
军功章啊,有你(我)的一半,也有我(你)的一半。
十五的月亮,照在家乡,照在边关。
宁静的夜晚,你也思念,我也思念。
我(你)孝敬父母任劳任怨;
你(我)献身祖国不惜流血汗
我(你)肩负着全家的重任,
你(我)在保卫国家安全。
啊!祖国昌盛有你(我)的贡献,也有我(你)的贡献;
万家团圆,是你(我)的心愿,也是我(你)的心愿。
啊!啊……也是我(你)的心愿。
3、《十五的月亮圆又圆》演唱:有为。
十五的月亮圆又圆,圆圆的月亮挂天边。
我捧起无家可归的小燕子,燕子和我一样没有了家园。
燕子啊燕子快快看,解放军的叔叔来到咱身边。
为我抹去眼角的泪,洗清满是泥土的脸。
叔叔抗洪不知疲倦,就像爷爷讲述的当年,讲述的当年。
十五的月亮圆又圆,圆圆的月亮挂天边。
我怀抱无处可去的小燕子,没有了学校愁容满面。
燕子啊燕子抬头看,阳光雨露化甘泉。
叔叔为我做奉献,阿姨为我送温暖。
帮我们建起新学校,校园的红旗又迎风招展,迎风招展。
十五的月亮圆又圆,圆圆的月亮挂天边。
月光融进我心愿,月光融进我心愿。
愿祖国大家庭幸福团圆,我愿祖国大家庭幸福团圆。
幸福团圆,幸福团圆。
1、分分喜悦无忧,刻刻高兴欢喜,时时活泼开朗,日日蒸蒸日上,月月事事顺心,年年吉祥如意!金秋佳节,祝您人圆家圆,业顺事兴!
2、伴着教师节的深情,把美好送给园丁;迎着中秋节的来临,愿好运陪着你旅行;对你的祝福不曾停,衷心祝愿你天天好心情!
3、八月十五相思夜,坐着相思椅,望着相思月,相思夜里话相思,句句相思语;浓浓相思意,手握相思笔,写下相思句,倾尽柔情相思你:祝你中秋快乐!
4、发这条短信,主要是想提醒你,中秋节快到了,月饼准备好了吗?心情准备好了吗?最重要的是,请我吃饭准备好了吗?呵呵,提前祝你中秋快乐!
5、人间最美是金秋,五谷飘香丰收乐;一年最圆中秋月,桂树玉兔伴嫦娥;人生最暖是团圆,翘首盼望团圆节;最美季节赏圆月,快意人生幸福多。祝节日快乐!
6、趁着时间还不是很急,心儿还不是很乱,夜色还不是很浓,月亮还不是很圆,我要迫不及待地送出一份祝福,赶在中秋到来之前,与你共同分享一份喜悦!
7、吉星,送你吉祥福禄寿;化为流星,助你实现愿望;化为红星,把你照耀;化为行星,将你围绕;化为恒星,陪你到老!如果收到,这个中秋你最闪耀!
8、风含情,水含笑,中秋佳节要来到;丹桂香,明月照,坐享团圆话今朝;嫦娥舞,玉兔跳,天上人间共良宵;云飘飘,问候到,祝心随月圆步步好。
9、秋风清,秋月明,祝你天天好心情;桂花香,皓月亮,愿你事事都顺畅;笙歌响,糕饼香,送你如意加吉祥;中秋节祝你合家欢乐、幸福如意。
10、齐送上,生意兴隆继续旺,家庭和睦万事兴,亲朋好友鸿运到,保重身体最重要,中秋来临祝福到,望您健康又快乐!
1、中秋节是上古天象崇拜——敬月习俗的遗痕。在二十四节气“秋分”时节,是古老的“祭月节”,中秋节则是由传统的“祭月节”而来。
2、在传统文化中,月亮和太阳一样,这两个交替出现的天体成了先民崇拜的对象。中秋节庆源自古人对月亮的祭祀,是中华民族祭月习俗的遗存和衍生。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实际上是古时代我国一些地方古人对“月神”的一种崇拜活动。
3、据考证,最初“祭月节”是定在干支历二十四节气“秋分”这天,不过由于后来历法变动使用阴历(夏历),“秋分”这天在夏历八月里的日子每年不同,不一定都有圆月,后来就将“祭月节”由干支历二十四节气“秋分”调至夏历(农历)八月十五日。中秋节是秋季时令习俗的综合,其所包含的节俗因素,大都有着古老的渊源。
1、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2、可怜关夜婵娟影,正对五候残酒卮。 (齐已.《中秋月》)。
3、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苏轼.《中秋月》)。
4、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 (王昌龄.《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
5、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6、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李白.《月下独酌》)。
1、中秋节的传说:唐高祖与“祝捷饼”。
2、内容:唐初东突厥势力强大,李渊太原起兵时曾向突厥始毕可汗称臣,以换取北方的相对安定。唐朝建立后,突厥一方面支持薛举、刘武周等割据势力,与唐朝分庭抗礼。另一方面,又自恃兵强马壮,不断举兵南下侵扰。为了平定北方外患,唐高祖李渊委任当时著名将领李靖为北征总指挥(行军总管),反击突厥,最终得胜。
2、李靖凯旋之日正好是八月十五,恰巧当晚有吐鲁番人向李渊献饼祝捷。李渊其时正与群臣分享李靖胜利的喜讯,看到圆圆的祝捷饼十分高兴,笑对当空,脱口而出——“应将胡饼邀蟾蜍”。这句话的大概意思是,应该邀请月亮之神下凡来,与大家一起分享这可口的胡饼。李渊遂将胡饼分给群臣,君臣一道品尝,赏月。据说,八月十五中秋节吃月饼习俗由此而来,并由宫中传到民间。
3、其实,这个传说并不能作为月饼起源的依据。上古时,中国古人对日、月、星辰等天体十分崇拜,便有“春祭日,秋拜月,夜占星”的风俗,在拜月时,都会供上一种圆圆的小饼子,这个小饼子才是月饼的雏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