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吃腊八粥,在我国用以庆祝丰收,一直流传至今。在河南,腊八粥又称“大家饭”,是纪念民族英雄岳飞的一种节日食俗。
2、我国古代天子,农历每年的十二月要用干物进行腊祭,敬献神灵。腊祭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祭祀;二是祷祝。
3、祭祀是祀八谷星神,用干物敬献,表示庆丰收之意。干物称腊,八是八谷星神,故称腊八。在时间上,腊祭又是在农历每年的腊月初八日进行的。腊月初八日亦称腊八。
1、腊八粥是为了纪念释迦牟尼。
2、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儿子,他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满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舍弃王位,出家修道。初无收获,后经六年苦行,于腊月八日,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在这六年苦行中,每日仅食一麻一米。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难,于每年腊月初八吃粥以做纪念。“腊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纪念日”。
1、《腊八粥》文章脉络如下:线索,是贯穿文章始终的脉络.一般以时间的推移、空间的变换、人物、事件、物品、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等为线索.这篇文章可以看出是以物品为线索,即“腊八粥”.在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的基础上,可以看出文章主要写了三件事,分别为:我的母亲纪念她的母亲,我纪念我的母亲, 第三代孩子纪念总理。
2、《腊八粥》包含的真挚的情感如下:感恩之情、后一辈人对先辈的尊敬和怀念之情、对敬爱的周爷爷的尊敬、爱戴、思念之情。
1、《腊八粥》课文中心如下:这些红枣、花生、栗子和我们能凑来的各种豆子,不是代表十八罗汉,而是象征着我们这一代准备走上各条战线的中国少年,大家紧紧地、融洽地、甜甜蜜蜜地团结在一起。”他一面从口袋里掏出一小张叠得很平整的小日历纸,在一九七六年一月八日的下面,印着“农历乙卯年十二月八日”字样。他把这张小纸送到我眼前说:“您看,这是妈妈保留下来的。周爷爷的忌辰,就是腊八!”
1、今天是农历腊月初八,也就是“腊八”。一说起这个名字,大人们总会说,今天要喝粥,要喝腊八粥。就好像一到冬至,大人们就会嚷嚷着吃饺子一样。把食物和特定的日子联系在一起,恐怕是人类的一大习惯。
2、一大早妈妈就在准备今晚要喝的腊八粥,我偷溜进厨房看了看,有大枣、红豆、黑米、糯米……等等,样数还真不少,好几个材料其实我也叫不上名字。
3、喝粥对我来说从来都是件痛苦的事,因为喝快了太烫,放一会儿太黏,撒了糖不好化,不撒糖又不够甜,哎!总之缺乏好感。不过腊八粥是个例外,因为妈妈会在粥里提前放进冰糖,一甜遮千“愁”嘛。
4、有关腊八粥的来历,我也问了一下度娘,她说,主要有这么几个传说:
5、有个传说是与岳飞有关。是说岳飞与金兵打仗时,有一次正是冬天,天气非常寒冷,士兵们缺吃少穿,这仗还怎么打?幸好当地的老百姓知道了,就去帮助他们,纷纷送去了自家煮的粥,汇到一起就变成了“千家粥”,士兵们吃了“千家粥”后,士气大涨,大胜而归。而这一天正好是腊月初八,所以后来每到这一天,人们就煮腊八粥来纪念这件事。
6、看得出来,这腊八粥可不光是一种食物,背后还有许多含义。不管是哪个传说,在故事里,腊八粥都是用来救人的,我想这就是人们喜欢它的原因吧。
7、哎!说到救人,快来救救我吧!今天是腊八,可对于我们小学生来说,今天还是个最最重要的日子,那就是下午要期末考试啦!天呐!头晕!
8、大人们常说:“过了腊八就是年”,妈妈对此的解释是:喝完腊八粥,脑袋就会像浆糊一样,这样就可以糊里糊涂花钱置办年货了,但我可不想在今天这样的日子里脑袋装满浆糊,否则期末考难过呀!
9、神奇的腊八粥,快赐予我力量吧!让我的感冒快快好起来,让我的大脑飞速运转,让我的期末考试顺利过关,让我的假期无限精彩……毕竟要熬过了腊八才是年呐!